作者:雪月江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春秋时期,郑武公娶妻武姜,其后武姜为他生下两个儿子——郑庄公寤生和共叔段。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母亲以为他是个怪胎,受到很大的惊吓,从此留下心理阴影,怎么看这个儿子都不顺眼,给他取名“寤生”。后来有了二儿子共叔段,母亲越看越喜欢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二儿子身上,还一心想让他当世子,以后继位当国君。
为此武姜不遗余力,多次向郑武公吹枕头风,劝郑武公改立共叔段,可郑武公没理会,依然青睐寤生。之后郑庄公得以顺利继位。
1.欲要其亡,先令其狂
郑庄公比较郁闷,纵然他当了国君,仍得不到母亲的爱。母亲从不给他好脸色,仍一味独宠弟弟。某天,母亲替共叔段请求分封。经过几次讨价还价,郑庄公只能答应把大城市太叔京邑封给共叔段。
大夫祭仲说:“京邑城高地广,容易拥兵自重,恐怕是以后的祸患。”
庄公说:“我的老母亲非得这样,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祭仲回答说:“你老娘怎么会有知足的时候!人们对地里的蔓草尚且要斩草除根,更何况是对你威胁这么大的弟弟啊!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看吧!”
共叔段果然猖狂,一而再、再而三的蚕食封地周边,抢占人口和财富,扩充自己的实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公然挑战郑庄公的底线。大臣多次劝谏,希望出兵讨伐,郑庄公只是拒绝。
“欲要其亡,先令其狂”,郑庄公或许并非有意,可解决却是如此。
2.兄弟反目,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兵强马壮,磨刀霍霍,准备偷袭自己的大哥郑庄公,却被郑庄公预知。这一次,老实人郑庄公在沉默中爆发了。他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共叔段所在的京邑。
郑庄公军队所到之处,百姓都热烈欢迎,大家临阵倒戈,不愿意支持共叔段。共叔段不甘心,他逃到鄢城,准备东山再起。郑庄公又追到鄢城,让他没有容身之处。走投无路的共叔段只能流亡共国了。
古人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后人的解读大致意思是:
郑庄公对自己的弟弟疏于管教,放任他自取灭亡,甚至有诱导他叛乱的嫌疑,所以不是合格的大哥,就称他为爵位较“公”低两级的“伯”来讽刺他;
共叔段不安于本分,不尊重兄长,狼子野心,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弟弟,所以直呼他的名字“段”;
兄弟两人为了权力反目,不顾亲情,不恤老母,刀兵相见,就像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郑庄公战胜,所以用“克”。
笔者认为,关于共叔段的评价基本属实,但是关于郑庄公的评价,未免有失公允!一个自小缺少母爱的孩子,看着母亲宠爱弟弟,还要听从母亲的意见放纵弟弟,心态本就失衡;弟弟又一再挑衅自己,甚至想毒害自己,怎么能不采取反制措施呢!
总的来说,郑庄公是“忍无可忍”,共叔段是“咎由自取”!
3.母子失和,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平定叛乱以后,郑庄公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里,对于母亲的严重偏心,他心中仍愤愤不平,就发下重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到死后的黄泉路上,我不会再见她)”
不久郑庄公后悔自己发的誓,想念自己的母亲,想去见她,可话已出口无法收回。
大臣颍考叔进献贡品给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食物。颍考叔吃饭的时候,特意把肉留着不吃。郑庄公好奇,颍考叔就告诉他:“我有个老娘在家里,但凡我吃什么都要带一点给她尝尝。我老娘从没吃过君王赏赐的肉,所以我留着带回去给她吃。”
郑庄公酸溜溜地说说:“你倒好,有个老娘可以孝敬,怎么唯独我就没有呢!”然后郑庄公把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讲给颖考叔,并告诉颖考叔自己很后悔。
颍考叔出主意:“不用担心!只需要挖一条地道就可以,等挖出泉水,就名正言顺,你们在地道中相见,谁还会说您违背誓言呢?”庄公闻言大喜,马上安排挖地道。
地道完工,郑庄公走进地道拜见了母亲,母子两人重归于好!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这个春秋时期发生的故事,在后续千年的历史里不断重演,不过稍改剧情,变换主角。有些人,为了到达权力的巅峰,他们冷酷无情,血腥杀戮,扫清所有拦路石,无所不用其极,对至亲之人都痛下杀手。在这历史无尽的跌跌撞撞里,遥远的郑庄公反倒留给我们一丝温情!
(全篇完~)
- 上一篇:郑孝胥:尴尬的盛名
- 下一篇:直9直升机个小腿短,为什么国产航母偏偏就看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