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8 03:10:06
阅读: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说历史的女人——第396期)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每年的8月15,对于国人而言,都是一个无比值得纪念的日子,而今天则正是今年的团圆之节:中秋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如今的节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气氛。如同春节一样,略显苍凉。然而不管是工作繁忙还是别的原因,但中秋节这个概念、这个情愫仍然根植国人的内心,无法一下割舍。就算没有时间回家或过节,但人们依然知道这个节日的意义。

在古代流传着很多中秋节的故事,或许有的已经被人们遗忘,不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诗人,他曾跟着黄巢闹起义,但在兵败后失踪,不过他留下一诗却写尽中秋传奇事,他还被鲁迅大赞为唐末最好的诗人。那么此人是谁,他写的这首中秋题材的诗又是什么?详情如下: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此人叫皮日休,湖北天门人,号醉吟先生。从号来看,又是一个善喝的诗人,似乎与李白的风格有点相似。但是他的诗歌却跟李白不同,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诗歌,内容也多以山川大河为歌咏对象。但皮日休不同,他的诗歌却类似杜甫,关心的是民间疾苦。因此有人对皮日休进行了一个分析,认为此人在性格上像李白,但在诗歌风格上却如杜甫。说到底,似乎是一个很纠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估计这样的人也为数不少。

皮日休生于公元838年,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唯一的上升之道就是考取功名,这皮日休也不例外。不过皮日休的考试之路,似乎也不太顺。史载他第一次入京参加考试的时间是公元866年,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可是这次考试,他没考中,名落孙山。

到了第二年,皮日休又来参考考试,这一次非常悬,不过他非常幸运,以榜末考中进士。从此之后,皮日休就成了大唐朝正式在编的干部了,然后就好好工作,干到终老,闲暇之余写点诗歌,也可青史留名。但是事情的进展没有照着这个方向走,皮日休从考中之年到公元875年,工作应该还算非常顺利。在公元875年的时候,他担任的职务是毗陵郡(常州)副使。

作为地方官吏,皮日休对民间的情况应该是了解更为透彻。恰好当时天下又出现了变故,这些变故一方面是朝廷的原因,一方面则是天灾所致。当时旱灾严重,导致老百姓的庄稼没有收成,生活出现了问题。可是唐朝朝廷又没有进行妥善的解决,结果老百姓走投无路,就引发了动乱。最开始先是王仙芝叛乱,接着第二年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巢起义。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黄巢这个人本身也是个读书人,人生原来的理想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考个功名,可是天不遂人愿,5岁都能写出令人称赞的诗歌的黄巢却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说起来,他的考试运还不如皮日休。黄巢自己也很郁闷,多少有点郁郁不得志之感。恰逢王仙芝等起义,一下就激起了黄巢心中的万丈豪情,“既然老子考不上这功名,那就干脆不考了,何不如自己来打一片江山做老大。”结果,黄巢起义,势不可挡,引起天下震动。

公元878年,黄巢大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攻入江浙地区,常州被攻破后,作为常州副使的皮日休也没打算做大唐朝的贞烈忠臣,当然乱世活命才是硬道理,皮日休倒是头脑灵活,没有做一个愚忠的臣子,他脑袋一晃,就加入了黄巢的集团。不过加入黄巢集团并不可耻,因为本身就才华出众的黄巢更能认识到皮日休的闪光点,也更看重他。后攻破长安后,黄巢就封皮日休做了翰林学士。可惜的黄巢的政权没有坚持多久,也就公元881年到公元884年。暂且不说黄巢起义的后果。

且说皮日休之死,作为一个诗人,裹挟在如此乱世,又参与的起义军的阵营,他的存在或实际价值还不如一个将领有用。毕竟不是盛世,盛世才需要诗人。所以皮日休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实际境遇应该是比较尴尬的。因此,他的死法也就显得无足轻重,在史料中连权威的记载都没有留下,只在各种资料中略有出现,但死因还莫衷一是。比如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和钱易的《南部新书》,以及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他的死因为黄巢所杀。而在陆游所写的《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中,则为黄巢兵败后,被唐朝朝廷所斩杀。但还有一种结局为尹洙的《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和陶岳的《五代史补》记载,其中对皮日休的结局记载为黄巢兵败逃到浙江一带,依附了钱镠。但在《宿州志》的资料中,则给出的结局为流落宿州,终老,而且在他的墓在濉溪北岸。但这些记载多有互相矛盾之处,故通常都把皮日休之结局以兵败后失踪而记。

皮日休留下诗篇200首,都收在他的集子《皮子文薮》中。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陆龟蒙并称“皮陆”。在皮日休的诗作中,关于中秋的最有名的一篇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此诗写于中进士的前一年中秋节,皮日休在诗中重新解读了关于中秋最著名的那个神话传说,即吴刚砍伐月中桂花树。不过最妙在最后一句,想不明白吴刚为何要跟月桂树过不去,大概是嫦娥想把桂花撒下来,以祝福人间的中秋节吧。在所有写中秋神话的诗歌中,仅皮日休这首另辟蹊径,见解独到的写尽了这个中秋故事。

他跟着黄巢闹起义,兵败失踪,留下一诗写尽中秋事,被鲁迅大赞!


皮日休虽诗才出众,但因参与起义,在史家眼中,这品行就是带有瑕疵的,所以对其的记载和评价也很少。后世真正对皮日休的诗歌价值以及皮日休本人做出最高评价的,仅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大赞曰:“皮日休是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