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沙丘后,因专定策功。
国由中府令,帝在望夷宫。
——宋·刘克庄《赵高》
我是别酒流年,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每每读到秦汉历史,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赵高仅仅是一个宦官、中车府令,为何能深得秦始皇信任,为何能够左右帝国的走向,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夷灭宰相李斯三族?
通常我们只看到了赵高的权术诡计,只看到了沙丘之谋和逼死扶苏,只看见了指鹿为马,却忽略了赵高的背景和才能,忽略了他为秦国做出的贡献。
首先我们来说说赵高的宦官身份。
宦官,我们第一印象就是太监。但是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期,宦官和我们理解的太监是不一样的,秦汉时,对于受了宫刑的人有专门的称呼——阉人。从东汉还是,宦官才要求必须是阉人担任。
从《史记》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佐证。《史记·蒙恬列传》中说:“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如果赵高是我们理解的宦官阉割过的人,如何除其宦籍呢?再安回去?肯定不可能。因此赵高是宦官,但不是阉人。
搞清楚了赵高宦官的身份,我们再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赵高。
赵高,赢姓赵氏,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看到这是不是明白了赵高的身份?对,赵高是秦国宗室,秦始皇的族人。
赵高虽是宗室,但出生很低微。因为赵高母亲触犯了法律,被安置于秦国专门收容刑罚之人的隐官生活,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也许是母亲的缘故,赵高自小勤奋好学,尤其是对法律知识极为精通。
秦国崇尚法家,商鞅、李斯、韩非子等法家名人在秦国都得到了重用。赵高精通法律,又有宗室身份,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史记·蒙恬列传》:"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中车府令,数千年只有赵高一人任此职务。《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掌管皇帝舆马和马政、九卿之一的太仆属官中有车府令丞,属于军事官职,要求担任者文武双全。而赵高独称中车府令,大概是因为赵高深受秦始皇信任之缘故,在皇宫内部任职,甚至亲自为秦始皇驾车,属于皇帝的绝对心腹。看来赵高不仅精通法律,还具有军事才能。
赵高不仅负责秦始皇的出行,还担任这公子胡亥的老师的角色,教授胡亥判案断狱、学习秦律。
司机、贴身保镖、公子老师、精通法律,从任何一点来说都是秦始皇眼里的红人,深得秦始皇信任就不足为奇了。
《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赵高曾经犯有大罪,秦始皇令蒙毅处理。蒙毅审判之后,赵高论罪当诛。但是蒙毅不敢私自处置,将其交给秦始皇处理。秦始皇不仅赦免了赵高,还令其官复原职。
蒙氏家族在秦国地位不用解释,仅次于王室的存在。犯了死罪,蒙毅都不敢处置,可侧面印证赵高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
如果赵高仅仅这么点贡献的话,我相信秦始皇能拿他当心腹,但绝不会让他进入核心决策圈的。
我们今天无论身处北国边疆还是身处南海泽国,无论我们说着何种方言,只要写出文字双方都能沟通,这不得不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而这项工作具体就是由李斯、赵高和太史令胡毋敬实施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秦统一天下后使用秦国小篆,统一文字,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周宣王时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
因种种原因李斯所作《仓颉篇》文字大都失传,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文字规范大部分得益于赵高。
赵高能够担任统一文字的工作,得益于他对书法的极高造诣。
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其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
现代学者李开元在《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中称赞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能力强,受皇帝信任,宗室,帝师,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胡亥登基后大秦帝国一切事物全部交于赵高,这样的人有几个大臣敢得罪?哪怕是位极人臣的李斯面对陷害也只能束手就擒。
当然别酒流年说这个不是为赵高洗白,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赵高,可恨之人也有可取之处。
不过,赵高生生将一个帝国带入深渊,自己也没落得好下场。
逼死胡亥之后,赵高带着传国玉玺召集群臣,想以自己宗室身份登基。群臣皆低头不语,赵高只好立子婴为帝。子婴推脱有病,赵高前去查看。在子婴家中,赵高被诛杀,夷三族。
- 上一篇:中国古典诗词一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 下一篇:刘杰军: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