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的问题,再加之克商不久之后又爆发了三监叛乱,让周王朝的统治者下决心要制定一套管理国家的制度。周灭商两年,周武王就病逝,周公代成王执政七年,完成了一系列的大事情,稳定了王朝的统治,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制礼作乐。周公损益夏、商两代近900年的礼仪,为周所用,其制礼作乐影响后世几千年。
周公之礼乐的来源在哪里
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因周武王早崩,成王年少,于是周公代成王执政七年。这七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可见,周朝建立初年的礼乐制度,是由周公完成的,因为此时周成王还未执政。那么周公所创立的礼乐来源于哪里呢?
周灭商前文化较低
由于灭商之前周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刚刚从“戎狄之间”迁到西岐也不过三代人(古公亶父、王季、周文王),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在商朝之前的二里头时代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商代已经有完整的文字和礼仪制度,在2006年之前,考古界一直认为周灭商前还未进入青铜时代,虽然之后发现了先周文化时期的铸铜遗址,但这也是独例,也无绝对证据表明先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定就是周人所铸造,尚不能判断这些青铜器是外来的可能性。可见周灭商前并没有成套的礼乐文明,因为青铜器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公制礼是总结夏商礼仪
由上可见,周礼并不是周人自己带来的。那周礼是哪来的呢?据史书记载,周礼应是总结整理夏、商两代的礼仪而成,历史记载得很清楚: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自己也曾说,周礼是继承了夏商两代,才形成了如此完备的礼仪,所以孔子遵从周的制度。也无外乎在春秋乱世,礼崩乐坏,孔子还要到洛阳“入周问礼”,想重新建立起周礼新秩序。另据《尚书》记载周朝初年,周成王在成周洛邑进行元祀(改元大典)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殷礼:
《尚书-洛诰》载周公言“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尚书-君奭》载周公先言殷诸王贤臣后说:“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可见,周朝礼仪脱胎于殷礼这是没什么问题的,就如后世的“汉承秦制,唐袭隋规”一样。
周公在哪里制礼作乐
根据历史记载,周公代成王执政时,与召公分陕而治,召公居西,周公居东,在制礼作乐、还政成王之后才回到了西边的采邑,所以周公在陕西制礼作乐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周公居东期间,在洛阳建了两座城,一座为王城,在洛阳西;一座为成周城,在洛阳东。据《尚书-多士》记载周公将商遗民迁到成周,殷遗民中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和上层贵族人士,周公正是在成周洛邑损益殷礼,完成制礼作乐的,据《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作礼乐三年不成,在营建洛阳城之后,发现天下诸侯都来朝见,时机成熟,才敢做礼乐的:
《尚书大传》称:“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莫物品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
此外,《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和《魏书》等都记载了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并在洛水祭祀的情景: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魏书卷一○八之一 志第一○》:周文公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春秋繁露卷第七》周公辅成王受命,作宫邑于洛阳,成文武之制,作汋乐以奉天 ;
综上所述,周公代政七年的中间,在成周洛邑总结殷夏两代的礼仪,完成了制礼作乐。所以周公不仅仅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还被儒家奉为鼻祖,深刻影响了两周八百年的礼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