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肯过江东,东山再起后,楚汉相争结果会如何?项羽不愿过江东,真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是另有隐情?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这首诗写于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靖康二年三月出任江宁知府。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及其丈夫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想当年,项羽遭遇垓下之败,本来有机会逃回江东,重聚义兵东山再起的,但是,他却将生的机会白白丢弃,重返战场,杀敌力竭自刎而亡。
项羽不愿过江东,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样的选择,换作与他同时代的刘邦是肯定做不到了。刘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是不择手段的:为了逃命,不惜将女儿踢下战车;为了避战,不惜要与项羽分食自己父亲。
另外,如果换作是刘邦摆的鸿门宴,刘邦肯定不会对项羽手下留情的,因为,想成大事,就得不拘小节。项羽最终之所以有垓下之败,也是因为刘邦毁约,撕掉“鸿沟协议”,召集诸王突袭东归的项羽所至。
如果项羽放下虚名,听从乌江亭长的建议,重返江东为王,那天下格局又将如何呢?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是有机会过江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重返战场后的项羽,又斩杀数百汉军,最终因身负重伤,自刎献首以酬故人。有人说,项羽此举有沽名钓誉之嫌,所以,老人家才在诗中说“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果项羽能像刘邦一样,能屈能伸、应时而动,坐上亭长的小船,逃回江东,召集江东才俊,依托长江天险,积蓄力量,再待机东山再起,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虽然项羽在征战的过程中,杀孽太重,以致众叛亲离,但是,当时的天下并未全都归心刘邦,项羽仍拥有许多铁粉。比如鲁地在项羽自刎身亡后,仍坚持对抗刘邦,誓死不降。鲁地是项羽的发迹地之一,当初,项羽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所以,鲁地军民才对他如此忠诚的。
另外,史上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明楚人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而秦朝的灭亡,楚人之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说,项羽能重返江东,那天下格局最终如何,还真难料定。
大家可以脑洞一下,项羽不愿过江,真的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是另有隐情?如果项羽果真返回江东了,刘邦还能笑到最后吗?
(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最最最最美的中国100句古诗词
-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大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