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又淡泊名利的王冕留下的佳话。
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读《柳毅传》,悟彻“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懂得人与人之间非但相貌不会完全相像,人生境遇、仕途官道、婚姻家庭、财富贫贱等均不尽相同。
再来看看这个陶渊明,他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这就是陶公独立人格之所现,谁学也学不来。
做文章,最难修炼的是文气,这也是文人的独立人格魅力。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气是指作家天生的才情和气质,“气”的“清、浊”指的就是“阴、阳”之气。在曹丕看来,作家的气质个性便是由“清、浊”二气互动而形成的,清为阴柔,浊为阳刚,因它们禀赋于天,自然“不可力强而致”。 曹丕在评论建安文人时,常用“气”这个术语,如说孔融体气高妙、刘桢有逸气、徐干有舒缓之气等。
孔子的一些思想碎片固然值得推敲,但他也说过一些很令人佩服的话,比如“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善恶皆疑的精神,放在今日仍有启示意义。佛也说过: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一些看似非常“正确”的定论,恰恰是值得怀疑与思考的。
晋·陈寿《三国志·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是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有那么些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自己有些许资本,然后就到处宣扬,说别人的事业没什么前途,说别人没有什么出息,试问:你的前途是什么?你的出息是什么?“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你眼中的利禄可能在他眼中恰恰是最肮脏的,也最不屑于提的。
笑铀
2018,11,18.
作者自白
笑铀,真名游德福,1958年生,1983年从武汉军区高炮644团复员后任乡文化站站长35年,其间还担任党政办主任等职,2018年7月退休归隐田园,码字不辍,以“乡土作者”自诩。2005年被《赣南日报》评为“关心热爱新闻事业的十佳作者”;2016年被《客家摇篮》聘为“特约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