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是时代进步的弄潮儿,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成为国家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他们扎根各行各业,点亮前行道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广袤的中国大地,大好的经济形势,创新的时代环境,永远是青年人树立理想、砥砺前行的舞台。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清华大学2018年社会实践系列特别报道,讲述清华学子的实践故事,展现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责任的靓丽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31日电(通讯员 张静)在本科期间,来自清华大学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刘蒙曾负责过3次实践活动,从农民补贴调查到信阳市茶业调研,从北京街头劝募到为贫困地区捐赠爱心包裹,刘蒙热衷于实践活动,她认为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逻辑性的,但是实践活动的收获却能够将理性融合感性从而内化于心,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清华大学金融学院学生刘蒙。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2018年6月24日至7月3日,来自清华大学金融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一行16名同学,以“聚焦金融改革,追寻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青海海晏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此次青海实践之行,作为支队长之一,刘蒙带领支队深入祖国大西部的小城海晏。随着列车缓缓驶向青海,空气逐渐稀薄,支队一行人原先对西部的认知是“贫瘠”,因此抱着一个强烈的念头:“我们希望能够运用普惠金融的知识为当地发展助力”。
图为刘蒙带领的海晏支队合影。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西部小城平静宜人,却也不乏活力
初到海晏,支队一行人便与当地地金融办和农商行展开了深入座谈,了解当地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基层金融改革措施和普惠金融建设现状等等。
海晏的经济情况比刘蒙想象中还要简单:农牧业为主,小微企业众多,大中型企业寥寥,很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如收费权、抵押等仅放出了一笔——因为当地大中型企业太少,优质资产标的几乎很难找到。
谈到普惠金融的建设,刘蒙注意到当地一个有趣的解决方式。当地金融贷款主要是小额贷,小额贷虽然金额小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麻烦,面临着缺少抵押资产、周期过于灵活等问题。于是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利用当地经济简单的特点,提出“双基联动”,即通过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机构相互任职,打破信息壁垒,利用熟人经济中的信用评价打破融资难的困境。这一举措令刘蒙意识到,基层经济并不缺乏创新力,很多大而复杂的理论无法直接应用在基层,也难以快速解决基层面临的困难,经验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为刘蒙一行在农商行调研。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走访3乡3村,寻找基层经济之殇
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海晏支队走访了当地的3村3乡,与当地2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入座谈,实地调研了3家实体企业。在此之外,支队还深挖往年的实践资料,针对海晏县的基本情况开展专题研究,并撰写报告作为实践支撑材料。
在与当地乡党委书记及村民的谈话中,刘蒙感觉到资金少、项目少、人才少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首先是资金少,在走访金滩乡时,谈到建设村集体项目,乡党委书记表示,“一笔政府补助用于启动资金就没有了运营资金,用于运营资金就没有了启动资金,所以项目很难开展”。通过村民筹资建设村集体项目就更不可行,“村民风险承担能力太弱,乡党村委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除了资金以外,没有项目可做也是很大的问题,村里的项目大多是村里的大户领头开展的一些项目,但是资源缺乏,可做的事情也没有很多。人才紧缺就是更大的问题了,这也是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于是,当地陷入了“没有钱就不能开展项目,没有好项目就没有钱”的恶性循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既是钱,又是项目。
图为刘蒙等人与当地基层党组织座谈。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金融的本质是支撑实体经济,资金到位是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
了解了当地经济和金融的主要情况之后,刘蒙作为实践支队的代表,为海晏当地金融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汇报讲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构建集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三位一体”的金融体系,来更好地达成“普惠”目标。在刘蒙看来,海晏县正处于信用体系搭建的阶段,并已经初显成效,但还没有完全解决海晏县的问题。
此后,刘蒙调研了中国目前几个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较好的地方,提出海晏县可以学习“兰考”模式,首先,海晏县就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应当在县一级做整体规划,可适当引入企业金融主体如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通过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为普惠金融的实施保驾护航。此外,在信用体系搭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多元主体担保模式”“保险扶贫机制”等,提高海晏县基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并为经济发展多加一层保障。经济运转有了保障,风险得以管控,资金自然就可以慢慢流向需要它的地方。
图为刘蒙支队为海晏县金融办等开展汇报讲座。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带着理论过来,带着收获回去
在来到海晏之前,海晏支队是准备在这里干一番“大事业”的,希望能够为当地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体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但是真正来到实践地之后,刘蒙发现,仅仅带着一脑袋理论知识来到基层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很多理论知识在设立很多假设条件下才能够得到完美的应用,基层复杂的现实和种种问题往往会打破了这些假设。
解决基层问题,想出办法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第二步是想法如何落地实现,这一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答案。刘蒙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基层实践经验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她希望能够在基层深耕2-3年甚至更久,深入探索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而把理论提出的办法更好地贯彻到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