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乃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在祁县旧时过完了二月二,剃了龙头,年才算过完。
太原地区
农历“二月二”,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地区一年一度的“龙天庙会”如期举行,具有古晋阳特色的秧歌、舞龙、抬阁、晋剧等民俗活动陆续上演,热闹非凡,吸引上万居民参与。“龙天庙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期间,当地村民闹社火、唱古戏、敬神灵,以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
晋中地区
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和“二月二,灯笼炮帐儿。”过去在这天给孩子们戴用花做成的帽子,男子要剃头,理发叫剃龙头。这天,大多数人吃煎饼,叫“剥龙皮”。
祁县
每年过完了龙抬头,祁县人剃完了头,到了二月三家家户户又吃起了饺子。这是过年后第一次吃饺子的民间日子,意思包强盗的嘴。“二月三,强盗攀(牵累)”有“包饺子,捏家盗嘴”的俗语。之外还有:二月一吃煎饼、二月二摊和(huo,玉米粗面做的煎饼)儿、二月三包饺子。祁县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期望新的一年不受强盗牵累。祁县民间流传:“二月二,狼虎吃了大伯儿,二月三,强盗攀(牵累),二月四,强盗过来漆个字,二月五,出门碰上爬地虎,二月六,外面死了家里哭,七翁八婆九女婿”。
备注:小编为祁县人,重点介绍一下。
晋北地区
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
晋西北地区
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晋南地区
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南一些地方的人称此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 “游春”、“踏青”。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这里的人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
晋东南地区
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山西整个“过年”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