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这一天,中原黄河边的部落正举行恢弘的祭祀大典,人们围着神坛,舞蹈淳古自然、粗犷铿锵。神坛正中央的老人神情威严,他操弄琴弦,下指如流水如坚石,琴音如江河如日月,他是与上天在沟通。
这位老人正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这一天是他的部落祭祀天帝的日子,他奏出《神人畅》以动天神,而他所奏之法器就是“琴”。
“琴”,如今多称“古琴”以别于其他类似乐器,亦有称“七弦琴”、“瑶琴”者,皆是取其“七弦、瑶徽”的特征。古琴最初为五弦,传说为伏羲、神农所创。据说伏羲氏一日见凤凰栖于梧桐树上,于是斫梧桐木为琴,张丝为弦,奏之如同听到了凤凰鸣叫,故有白乐天“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如此名句。后来舜定琴为五弦,正调五弦分别为宫、商、角、徵、羽,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后周文王增添一弦、武王伐纣之时又增一弦,是为六、七“文武”二弦。此后,古琴一直固定七弦,虽后世有九弦、十弦之琴,皆未得到普及,“七弦琴”一直流传、使用至今。古琴面板上还有徽,是为取音之用,共有十三枚,象征一年十二月以及一个闰月,一般使用贝壳制作,也有是玉徽、金徽的,故古琴又称瑶琴。古琴发展至今,造型优美各样,常见有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连珠式、蕉叶式、灵机式等等。
古琴,素来为“琴棋书画”之首,因其性情自然,音色淳古可通天神,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之最佳,乃高雅之典范,自古文人“左琴右书”,《礼记》有曰“士无故不撤琴瑟”,魏晋名士嵇康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有此地位与其拥有悠久的历史自然是分不开。《诗经·周南·关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孔子诗三百,皆可弦而歌之,可见先秦的人们就以琴为乐。此外,古琴能够如此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青睐更与其深邃内涵密不可分。
弹奏古琴,人们往往喜欢称为抚琴或者是操弄、操缦,自然显得弹奏古琴之人飘逸洒脱,其实这还与古琴弹奏方式有很大关系。古琴弹奏时,一般将其平放于琴桌上,琴头也就是古琴岳山、琴轸方向靠右,琴尾靠左,右手弹拨,左手取音。由于指法不同产生各类音色,主要分为散音、泛音、按音这三类。散音松透旷古,代表“地”;泛音空灵如天籁,如遇好琴有直击心灵恍如仙乐之感,这代表了“天”;按音最具古琴特色,依靠左手按抚琴弦,出音丰富多变,下指吟猱绰注,时而细簌如私语低吟,时而方劲似松骨猿啼,又悠长深邃,又如泣如诉,可见按音表现力丰富,因此其代表了“人”。古琴三音代表了“天地人”,这正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操弄古琴可以看做是与天地自然的交谈,更是一种与自我内心的交谈。文人弹琴,只为悦己不为悦人,实则是一种心灵的超脱。
自古文人钟爱古琴,历朝典故更是丰富,“高山流水觅知音”“广陵绝响”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古琴艺术历经先秦、魏晋、隋唐的发展,到宋明达到了顶峰,各路琴派争奇斗艳,琴曲也进入了一个有大量创作的时代,著名者有南宋浙派代表《潇湘水云》、明清流传甚广的《平沙落雁》、晚明虞山派代表《良宵引》等等。至近代,古琴流派发展更为丰富,如广陵派(代表琴家张子谦,代表曲目《龙翔操》)、九嶷派(代表琴家杨时百、管平湖,代表曲目《流水》《广陵散》)、梅庵派(代表琴家王燕卿、徐立荪,代表曲目《长门怨》《平沙落雁》)、泛川派(代表琴家顾梅羹,代表曲目《流水》《醉渔唱晚》)、新浙派(代表琴家徐元白、姚丙炎,代表曲目《思贤操》《高山》)等等。
神坛上,气势恢宏的祭祀大礼仍在进行,尧弹奏的《神人畅》曲调空灵,随着起伏的节奏,仿佛天上神人显现,仙音飘然,天人同舞。
文 | 梧叶(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 上一篇:中秋诗词三首(徐吉鸿)
- 下一篇:简短精辟的中秋节祝福语,句句温馨,愿您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