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陈颐先生说:不偏于一方叫做“中”,不改变常规叫做“庸”。“中”是天下不偏之道,“庸”是天下不变之理。上天所赋予人的品德叫作“性”,遵循人性的自然叫作“道”,按照道德的原则修身养性就是“中庸之道”。
孔子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每时每刻都在恪守中庸之道,小人所作所为总是肆无忌惮。”中庸的道德标准之所以不能实行,大概是聪明人做得过头了,愚笨的人又做不到,中庸的道德标准不能显明于世,是因为贤能的人做得过头,不贤的人又做不到。就像人们没有不吃不喝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滋味。
君子所恪守的中庸之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接触些浅显的知识,至于知识的最高境界,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普通男女虽然不贤,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至于做到完美,即使是圣人也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天地如此宽广博大,人们对它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起中庸之道的广大处,天下没有人能够承载它;说到中庸之道的细微处,天下没有人能够剖析它。
《诗经·大雅·早麓》上说:“鹰击长空,鱼跃深潭。”这两句诗可以用来比喻中庸之道上能达于天,下能及于地。君子所恪守的中庸之道,来自于普通男女所掌握的浅近知识,推究到它的精微之深奥处,便照著于天地之间。
就连圣人孔子都说自己做不到君子要遵循的道德四条内容:要求做儿子的孝顺父母,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要求做臣子的忠于国君,我自己却不能为国尽忠;要求做弟弟的尊敬兄长,我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做朋友的首先要讲信用,我自己首先未能这样做。
而现在的人们,不能因为做了几件好事,就想着有所回报?不能因为帮助了他人,就指望别人来帮助你?不能因为在家分担父母的家务或者给老人买了保健品,就算是孝顺的子女?不能因为捐款给慈善机构,就认为自己是个大善人?上不责怪于天,下不责怪于人。所处什么环境,就做好什么事。
做事讲究中庸,说话小心谨慎,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不敢不努力奋勉,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要考虑如何去实行,做事时要考虑是不是言行一致,能够这样做,君子还不算忠厚老实吗,还不算是中庸之道吗?愿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