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有一个中心。这一个中心就是钟楼。钟楼西边数百米远有一个鼓楼。钟鼓楼广场景区,实行一票通。漫步于钟鼓楼广场,青砖灰瓦的钟鼓楼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十分雄伟庄严,钟楼、鼓楼遥相望,浑厚的钟鼓声音仿佛回响耳边。
清晨,钟楼沐浴在彩霞之中,伴着催人黎明即起的晨钟,目送着从长安东、西市起程的驮满丝绸的驼队、马帮,出安远门、经路旁土墩上立着的“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记程石碑,西去阳关到安息。钟楼金顶在夜间熠熠放光,光芒四射。
傍晚,游人们纷纷来钟鼓楼广场上散步。华灯初上,广场北边的仿古建筑早早点上了大红灯笼。不远处是历经历史沧桑的钟鼓楼,尽管彩灯为它们披上了层流光溢彩的外衣,但它们早已宠辱不惊,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广场大千世界的纷纭。
其实,“钟鼓楼”,并不是一个楼,而是两个楼。西安鼓楼是中国最大的鼓楼,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钟楼相当于数学坐标系的坐标点,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这四条大街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的四个城门相接。钟楼基座的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人流车辆皆从券洞通过,券洞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的需要,早已封闭。
现在,钟楼周围修建有公路转盘,有地下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西安地铁二号线从钟楼下通过。鼓楼和钟楼像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明、清两代,鼓楼周围是各级衙门办公所在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声闻于天”。明代咸宁县的李允宽画龙点睛,题写的匾额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1996年,西安市重制鼓楼大鼓,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声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钟鼓楼广场已不仅仅是一个广场,它将西安的钟楼、鼓楼连接起来,使古老与现代结合起来,体现了西安的文化特色。
关于西安的城市中心钟楼,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西安城下有一条暗河,暗河里有一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原本想迁都西安,心里感觉不踏实,刚登基的农民皇帝朱元璋,要想办法压着蛟龙,就是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
于是,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这是公元1384年的事,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的大儿子镇守西安,就是著名的秦藩王——朱樉。钟楼的铁钟,是唐代的景云钟,号称“天下第一名钟”。钟楼初建之时,在今天的广济街口,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也就是钟楼建好后200年,钟楼被整体迁移到今天的地址。
钟楼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在钟鼓楼广场看到眩晕的人流,更能够在钟鼓楼上看到许多古代典故。
因此,欢迎来到西安旅游,钟鼓楼广场,这里是西安值得去看的热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