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1972年出生于甘肃永登一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影响,从7岁起开始,执笔临帖、12岁时即能绘写春联,名动乡里,20多岁时永登县三分之一的商户牌匾由其题之。至今研习书法三十余年,习临历代名人碑文,临池碑帖,以碑求势,以贴求气,既有传统笔墨,又有个人探索创新,其作品传承神韵,师法自然,妙趣天成,形成粗狂,淋漓,洒脱,灵秀,飘逸的风格。书法作品深受国内外同仁和收藏家的高度赞评。现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深圳南国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墨宝斋主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欣赏李学文作品有感
提笔犯难,因为谈生活我总没他人来得精彩,论艺术也没他人来得深刻。我只能说点自己和这位老师相关的联系。和李学文先生相识,皆源于李平老师的引荐,他为人低调,想来其作,必然是孤,空,静的。
纵观李学文先生的作品,总的感觉,他的艺术探索之路既有新的进展和收获,又似遇到了瓶颈。能感受到他在寻找,在体会,时而灵光一闪,时而苦苦凝思,欣喜伴随着沉闷的创作心路,透过作品流露出来。
古往今来,艺术变化这个过程中,创新求变的艺术家不乏其人,可谓前赴后继,然而坚持下来并有大成就者不多。究其原因,既有功力不够的,也有灵性悟性不够的,还有韧性不够的,许多人没有闯过这个瓶颈,只能抱憾终生。
从李学文先生的情况来看,笔者冒昧,如果在今后的个人艺术探索中能够把西画的一些东西画活,把中国画的一些基本东西灵活运用,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更多写意的成分,李学文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另外就是他这些年的作品由于写意性这样的一个优势,他可能着重在这方面的选题比较多,我想第一个就是在抓创作题材方面应该还是更广泛一点,这样给自己提出更多的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要求,需要综合性的磨练,也需要画外功的训练,诸如文学、美学其他方面修养的补充,毕竟他还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首先李学文先生追求的写意方向是正确的,符合中国画的层次渐进理念。欧阳修说“古画画意不画形”。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说过,“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另-方面,他有扎实的基础和功力。但在工笔基础对写意的重要性上就显得尚有不足,“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同时,还有其性格的优势,李学文先生出生于西北,必然更多的是强毅的性格。绘画的风格同诗文音乐一样,与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诚如李贽说的,“ 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由李学文先生的画作反观其性格特点,从最近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坚忍不拔滚石上山的精神,隐约可见他抿着嘴在摸索中坚定前行的神态。
写意荷花要注意用笔和水分的控制,要体现出笔在纸面上行走的轻重、快慢和顿挫。荷叶的筋脉似鸡爪,要画得有弹性。荷柄上的点要连贯,须疏密错落,欣赏李学文先生的写意荷花,不拖腻,在笔墨运用、肌理营造上是极其忠实于生活和内心的,在娴熟的技法和新奇的形式背后,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画作当中强烈的文化底蕴和生命的鲜活,表达人生感悟的意境,注入全新的时代精神,使作品充盈着生命的诗性与激情,这已不再是咏物言志的表述,而是生命本身和自然万物生命形态的交融和碰撞,是他个人生命形态对审美的一种探索和表达。造型活泼自然灵韵,表达的主题鲜明透彻,从物象到心象,再由心象到图像这一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梳理得也是极其明快而又清朗的,这便是他的精神、情感、心理作用与文化酿造,形与神、形与趣的精密结合与提炼的结果,是作品形成了神在形前,意出象外,从而才在画面上塑造出了如此新的艺术形象和全新的图式。
笔墨者,传统中国画之精魂,近代大画家黄宾虹曾对笔墨做了精准的解读,归纳出了“五笔七墨”说,可以说,笔是骨,墨是肉,缺了这两者,国画就难以立起来!但到了今天很多国画家在笔力方面颇有欠缺,创作时往往不敢露笔,多以反复涂染等借鉴西画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在当下的中国画坛上很多画家传统功力不行、笔墨功夫不到家、文化修养不到位,造成下笔软弱,线条浮在纸面上!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笔墨”普遍存在着误读,从而影响了画家的艺术追求,影响了观众的艺术判断,甚至连国画艺术的评判标准都被解构掉了。
我觉得李学文先生的山水画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古法融入到全新形式之中,作品情感鲜明、意境深厚,这缘自他到黄河流域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因此才在作品里所能体现出全新的山水画表现方法和创作形式,为山水画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活力,并通过传统笔墨与现实山水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具有地域人文精神的山水风貌,全面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厚重博雅特色!一幅优秀作品的成功,在于画家通过画面健康明朗的意境,欣赏李学文先生的作品,不矫揉造作,不作故意新奇之笔,更多是自然之美,写意之美。
所谓艺术说到底就是超越的美感苏醒!纯粹的描摹,无论如何只能是记忆的留存,最终超越不了照相技术的进步!只有那种表现特定环境下、特殊感怀的作品才能进入未来的艺术殿堂!李学文先生的低调和作品的雄浑再次让我深信,这才是当代画家的笔墨追求和艺术情怀!这才是画家应该画的所处时代的山山水水!
他努力之,我们祝福之!
更多欣赏
- 上一篇:王维《终南山》
- 下一篇:《秦时明月》追风弧箭钟离昧,大难不死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