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之道的精髓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4 14:22:16
阅读: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极力推崇,南宋朱熹的集注,被奉为“四书”之一。在宋元以后,成为古代官定的教科书,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中庸》对中国古代文人和文化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古代儒家思想很重视修身,非常重视个人的修养和言行。儒家在所有的言行准则中把中庸之道看成是最高的言行准则。《中庸》从第一节到第十一节,除了强调实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和困难以外,重点是解释何为中庸之道。《中庸》中关于中庸之道的内涵,即何为中庸之道的解释是整部书的精华所在。

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即中和,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在开篇第一章,《中庸》里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这里,《中庸》首先从人的情感角度解释“中和”。喜、怒、哀、乐的情感不表现出来叫做“中”,而表现出来时符合“中节”的要求,叫做和“和”。而中节就是适度,就是符合适中适度的要求,不偏激,不出格儿。而南宋理学家朱熹则说:“庸,平常也。”庸就是平常的意思,而平常也含有适度,不偏激的意思。可见,中庸和中和都是适度、不偏激的意思。

《中庸》第二章引用孔子的话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就是说:君子按着中庸之道的原则,总能把自己的言行保持在适中适度的状态,而小人反中庸,表现为言行无所顾忌,专走极端。这里是通过“时中”和“无忌惮”的处事态度解释中庸之道。

《中庸》第四章又引用孔子的话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这里就是在讲过与不及的问题,做事过头或做事不到位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然后在第六章又引用孔子的话,

中庸之道的精髓

阐明舜的中庸之道是:“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里,“用其中于民”的“其”是语气词,“中”是指适中的意见。就是说,舜的做法是掌握过与不及两种意见,而把适中的意见用于百姓。舜是真正做到了中庸之道模范。

综上所述,关于中庸之道的具体内涵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朱熹在《四书·中庸》集注中总结的:“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保持平常心态,不偏激。也就是要求人要保持平常心态,不偏激,处事恰到好处。

至于《中庸》第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各章节,主要是引用孔子的话,劝导人们坚守中庸之道。那么,坚守中庸之道真的就如此重要吗?

既然古代先贤这么推崇中庸之道,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人在世界上生存,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对于任何矛盾都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而必须抱着谨慎平和的心态,认真分析矛盾的性质和各种相关的因素,找到最适中的方法,加以处理。

这其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个人感情与理性的问题。如果人不能保持谨慎平和的心态,克制自己的情绪,必然会走向偏激。因此,《中庸》开篇首先就从人的情感角度解释“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二是要求人要有大智慧,充分了解矛盾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矛盾发展的规律,“执其两端”,而保证自己正确的言行。

中庸之道的精髓

需要说明的是,中庸之道不是首鼠两端,也不是折中主义,更不是不作为。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是说在过与不及两端之外,另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正确的做法。无可否认,在处理问题中,适合实际情况的恰到好处的方法只有一个,需要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去研究发现它。而且,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处在更高的地位能“执其两端”,往往是处在矛盾的一个方面。由于利益和认识条件的限制,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找到一个适中适度的正确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

中庸之道也不是不作为,当问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必需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主张。不作为,放任事态发展,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是不行的。不作为和首鼠两端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折中主义的做法似乎是中庸之道,其实离中庸之道实际是更远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矛盾的解决方式,或者是以调和的方式,或者是以一方完全战胜另一方的方式解决。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求双方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折中的方法,不能使任何一方发生改变,从而不会从根本上消除解决矛盾,只会掩盖甚至激化矛盾,这显然不是古人大力提倡中庸之道的初衷。

我们共产党人历来都反对“左”的错误和右的错误,就是在与两种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从反对右的保守落后的倾向,到反对“左”的急躁冒进倾向,莫不是反对“过与不及”两种倾向。细细思考我们党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寻求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过程,与我们的古人推崇备至的中庸之道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庸之道的精髓

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欢迎点赞\\转发\\评论,私信我送你免费的课程。

相关推荐

  • 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之道,《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极力推崇,南宋朱熹的集注,被奉为“四书”之一。

    美文欣赏
  • 为什么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 心理学解释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几千年来,历经朝代变迁,儒学文化经久不衰,中庸文化更是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中庸是理解问题的模式,总是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正所谓“执两端而允中”。

    美文欣赏
  • 谁说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和稀泥?中庸之道,才是人生的精义!

    中庸之道,好玩的国学发现,现代社会有很多人数典忘祖,以为外国的月亮最圆,外国的文化最先进优秀,昧着良心攻击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美文欣赏
  • “切莫走中庸之道”|中庸:一个被误会的词

    中庸之道,整理房间旧物时,翻出来一本初中的作文本。看到班主任在我的一篇作文末处写过一行红色的小字:“切莫走中庸之道。”幼时不懂何为“中庸”,老师这么写,我就潜意识里认为那是一个贬义词。直到近中年,阅过多本书籍,才幡然间觉察到,“中庸之道”而非“平庸之道”。

    美文欣赏
  • 何为中庸之道,9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

    中庸之道,普京幽默式的演讲19.2 中庸之道本文出自樊荣强著《20天炼成脱稿讲话》作者:樊荣强(口才培训师)说到比较,说到阴阳,说到辩证,一定也要说说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这四个字,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一定听说过。

    美文欣赏
  • “中庸之道”新解:人生常态是中庸,世间万象是中庸

    中庸之道,《中庸》一文,文字简约,义理艰深,是儒家经典中哲学意味最浓的篇目。“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思想核心命题之一,历来众说纷纭,分歧甚大。

    美文欣赏
  • 《中庸》精华50句!带你领略天下至理——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带你领略天下至理——中庸之道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美文欣赏
  • 浅析国人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力于广博深厚,尽心于细致微观。将微观之事做到极致,将细节之处尽善尽美。常言到,“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但生活本就是由各种细节组成,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忽视细节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