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元明清三代都城报时中心,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
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为文武百官上朝和百姓起居劳作提供时间参考。1924年报时功能废止。
鼓楼始建于1272年(元至元九年),后毁于火,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重建。
元代鼓楼用于计时的铜刻漏是宋代制造并相传下来的,清代改用香漏,原物均已失传。现在鼓楼二层陈列有香漏、碑漏、铜刻漏等仿制品。
铜刻漏有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音撓náo,古代铜制打击乐器)8次,提醒鼓手击鼓报时,每天误差仅20秒左右。
鼓楼二层大厅现有的25面更鼓,是根据清嘉庆年间数量和尺寸仿制的。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每天有7场击鼓表演,
与鼓楼相距100多米的钟楼始建于1272年(元至元九年),后毁于火,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重建,后又毁于火,1745年(清乾隆十年)又重建。
钟楼二层悬挂的原是一口大铁钟,因音质不佳而改挂铜钟。现挂铜钟为明永乐年间铸造,钟通高7.02米,钟体高5.55米,下沿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6.3吨。
报时铜钟以其帝京定鼎之地位、精湛之铸技、悬挂之非凡、报时之功能著称于世,是目前世界最早铸造、重量最重的报时铜钟,堪称“世界之最”“古钟之王”。
报时铜钟钟体由青铜铸成,钟楼导游牌上有铜钟铸造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还有民间关于“铸钟娘娘”的动人传说。
但是,6吨重的铜钟在古代是如何吊挂上去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撞击铜钟发出的声音通过钟楼建筑结构产生共鸣,钟声浑厚绵长,“都城内外,十里有余,莫不耸听”。
旬刊《宇宙影像》逢“5”日发布
- 上一篇:终南望余雪
- 下一篇:重阳节来啦 这些古诗你还会背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