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3 01:21:27
阅读:

上官云/中国新闻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不过,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为何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资料图: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 本文图片 中新网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流传至今。

重阳节由来的另一种可能

有意思的是,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说法。在《重阳节民俗漫话》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曾提到,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资料图: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此时的黄山已进入最佳赏秋期。 张强 摄

这里,“大火”指的是大火星。《夏小正》称“九月内火”,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令将其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严寒、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

古代的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严冬往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当大火星隐退,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

此类祭仪的具体流程,如今已经几乎不可考。但仍可寻觅到蛛丝马迹。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日,宣晴。人家用赤豆饭祀灶”,“灶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萧放表示,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已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葛洪《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秋冬交接的“界标”

岁月流逝,由于历法变化等原因,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衰亡,登高等习俗却依旧保留下来。以时间来说,重阳在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登高”是重阳习俗的中心内容,大概萌芽于汉代。晋代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此时,酒、菊花均已齐备了。

佩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一样,都是为了消灾远祸。茱萸香味浓郁,本身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人们便选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若论“舌尖上的重阳”,那必有重阳糕一席之地。“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义。

萧放说,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说“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这犹如社饭,都体现着生命的意义。

现代社会,重阳节还有哪些意义?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也仍有积极意义。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资料图。

在几乎人人忙碌的现代社会,重阳节呼唤人们去亲近自然。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秋游时节,人们可以离开喧闹的都市,体会古人“登高望山海”的胸怀。

萧放认为,重阳又是传统的祈寿之节,它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重阳节有尊老、敬老的内涵,可以借此机会组织一些活动,表示对老人的关爱。”萧放建议,在敬老活动上,可以请老人讲一讲传统文化的故事,年轻人也能从中得到道德上、精神上的有益影响。

在《重阳节民俗漫话》结尾,萧放则总结道,“籍野饮宴”的啸咏高歌远胜于吧厅的浅斟低唱,祈寿的菊花酒香过美味咖啡,杜牧九日登高所赋:“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虽然情调有些低沉,“但未尝不可以作为我们秋节登高的勉励”。

本期编辑 周玉华

相关推荐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是什么节,上官云/中国新闻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

    美文欣赏
  • 重阳诗情: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重阳席上赋白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美文欣赏
  • 琥珀碎料能做什么呢?

    琥珀散,> 琥珀在开采和加工后,会留下很多琥珀碎料。琥珀枕经过人体头部的摩擦,散发出的香味可以宁神、助睡眠,

    诗词赏析
  • 重阳节为什么要喝酒,还必须是菊花酒 你知道吗?

    重阳节饮酒,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美文欣赏
  • 为什么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你知道吗?

    重阳节饮酒,(图片 | Pixabay)时到九月,已近深秋。此时与“秋”有关的词组多数带着些凄凉,如季秋、暮秋、末秋、穷秋。也有以九月的节候风物称谓的,如残秋、霜秋、菊月。古人眼中九月是“阴盛阳衰”的季节,《易经本义》中说“五阴在下而方生,一阳在上而将尽”,容易引起人们伤春悲秋的感慨。

    美文欣赏
  •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盘点那些你不得不知的重阳节“讲究”!

    重阳节饮酒,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并逐渐衍生出登高“辞青”、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美文欣赏
  • 饮酒赏菊过重阳

    重阳节饮酒,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月、日两九相重,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也叫重九节、踏秋节、晒秋节。又因“九九”与“久久”重音,古人认为这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取亲情、友情、健康、长久之意。重阳节是一年中天气最好,最飘逸的日子,此时秋阳灿烂柔和,凉风习习,甚是清爽。

    美文欣赏
  • 重阳节喝什么酒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风俗

    重阳节饮酒,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之时,自古以来就有赏花饮酒之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重阳节喝什么酒**。

    美文欣赏
  • 所见各不同——王维《辋川集·茱萸沜》

    王维诗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茱萸沜王维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沜同“畔”字,岸边。茱萸沜就是拥有大片大片茂盛的茱萸林的一处水岸。也许是欹湖边?水岸的风致如何,一取决于岸边的水态,一取决于岸边的植被。辋川的这处水岸遍生茱萸,风致如何呢?

    文章阅读
  • 重阳节的习俗 吃糕饮酒插茱萸

    重阳节饮酒,“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每当重阳节快要到来。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