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鲁迅先生可谓众所周知,他的文学作品与生平经历也是广为流传,众人对这位先生是敬佩更是尊重。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于绍兴的书香门第,相比于别的家庭教育,周家更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鲁迅自小并未熟读封建教育中的《四书》《五经》,反而以乐趣为主不仅学习了《诗经》《论语》,一些奇闻怪论之书也有涉猎。
许是如此,鲁迅先生自小就养成爱好读书的兴趣,可惜在十三岁时家道中落,身为男丁的鲁迅不仅要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还需面对周围冷嘲热讽的邻居,之后他弃医从文,用一笔之力为中华崛起奋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逝世后有16个大佬抬棺,国母、北大校草为其扶棺,送行队伍十几里,没有谁的葬礼如此声势浩大了。
鲁迅21岁远渡日本学习医学,不过还没呆多久就被母亲的一份家书召回,母亲以病危为由骗鲁迅回国结婚,娶了一个之前完全不认识的小脚女人,他怎么可能安心接受家里的安排,在婚后4天立即赶回日本继续深造。海外留学的生活异常艰苦,但鲁迅时刻心系百姓和自己国家,在学习之余不忘博览古今中外的书籍。
或许是童年家道中落时看清了周围人的真面目,他自小便愤世嫉俗;当年前往日本学习时,中国正是民初时期,还未完全从封建社会走出的百姓与一班迫不及待改革解放的文人相碰撞,整个社会极其不稳定,战火过后的中国到处充斥着贫穷与落后;
而日本却是另一幅景象,那里有高端的机器设备,生活富裕,日本人根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常冷嘲热讽,言语奚落。大多国人习以为常,自暴自弃,鲁迅却是满腔怒火,他发现医学只能救人的身体却没有办法拯救人的思想,因此弃医从文,希望能以文字的力量振奋国民,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回国后,鲁迅在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先后写了近10篇的文章,抨击封建思想、迷信传说,为新时代高声呐喊,也成了当时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霎时名声大噪。由于自小通读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史有较深刻的了解,多所高级院校请鲁迅前去授课,在学术界也深得人心,广受赞誉。
鲁迅中年时期是彷徨的,生活诸多的压力与不顺心让这位文人几近崩溃,而后他开始通读马克思主义,又写了些许抨击国民政府的文章,言辞激昂,振奋人心,国民特务甚至都把他列为暗杀任务。这个伟大的学者仅凭笔尖的力量与敌人奋战到底,丝毫不胆怯,并激励更多青年投身革命,献身正义。
可惜鲁迅的身体早在年轻时便落了病根,肺部疾病一直困扰他,但即使病重在床仍不忘写作,临终前一口气写了四篇文章,是人生的总结亦是对世界最后的批判。
他去世的消息轰动全国,各界人士前来为鲁迅先生送行,马路堵得水泄不通,队伍长几十里,为鲁迅先生抬棺的是各界出名大家,足足16人: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而扶灵人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国母宋庆龄。
这位老先生值得如此厚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努力,如此盛大的葬礼中国没有再也没有出现,足以证明在世人眼中鲁迅先生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中国国强民富,想必他也能安心长眠了。
参考文献:
《鲁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