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前面介绍的两位,今天要说的周处,名气要更小。不过,比那两位更血气一些,真正的战死沙场。成就了一个军人马革裹尸的梦想,不过却是因为政治斗争。
周处(236—297年),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280年,西晋灭楚的时候,周处已经四十多岁了。在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的古代,应该说周处的黄金年龄都是三国吴的臣子。但周处真正被历史记住却是因为西晋。
吴国时期,留下了的记载,是一个典型浪子回头的故事。颇具神话色彩,但形象传神,在民间一定流传很广,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了。而且相同的故事,也记载在了《晋书-周处传》里,看来所谓的二十四史,确实不是都可以信的。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并且说他改过自新之后,“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其中也颇有疑点。陆机生于260年、陆云生于262年,都小周处二十四五岁。在陆云、陆机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吴已经被灭了。
周处入仕之后新平太守、广汉太守等职位,当官的口碑都不错。后来在担任御史中丞时,因为耿直,得罪了梁王司马彤。也因为这个事,埋下了之后战死的伏笔。
周处战死的前后过程如下:
元康六年(296年),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联合冯翊、北地地区的马兰羌人、卢水胡人一起反叛西晋,杀死北地太守张损,打败冯翊太守欧阳建、雍州刺史解系,秦州和雍州地区的氐人、羌人纷起起兵响应,拥立氐齐万年为帝,包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并威慑关中。之后,西晋朝廷下诏任命周处为建威将军,与振威将军卢播都隶属于安西将军夏侯骏,让他们前去讨伐齐万年。元康七年(297年)正月,齐万年屯驻梁山(今陕西乾县西北),拥有部众七万人。梁王司马肜、夏侯骏派周处率领五千士兵攻打齐万年。元康七年(297年)正月,齐万年屯驻梁山(今陕西乾县西北),拥有部众七万人。梁王司马肜、夏侯骏派周处率领五千士兵攻打齐万年。
关于司马彤和周处之间的过节,和周处战死的过程,有很多戏剧化的描述,各有侧重,选取一段供大家参考。
【周处之死】
中书令陈准知道司马肜将会报旧仇,便在朝廷说道:“夏侯骏和梁王司马肜都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进兵不求功名,撤退不怕责罚。周处是吴国人,忠勇果敢,与人有怨隙又没有救援,必将丧身。应该下诏让孟观带一万精兵当周处的前锋,必定能歼灭敌寇。不然,司马肜会让周处当先锋,定会失败。”朝廷不同意。[7]
当时贼兵驻扎在梁山,有七万人,夏侯骏逼迫周处带五千兵进攻。周处说:“我军没有后援,必定失败,不仅自身灭亡,也是国家的耻辱。”司马肜又命令周处进军讨贼,周处便与振武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在六陌进攻齐万年。将要作战时周处的士兵还没吃饭,司马肜督促他赶快出战,而断绝他的后援。周处知道必定会失败,便赋诗说:“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终。”说罢便作战,从早晨到日暮,杀敌万余人,弓箭用尽,卢播、解系不救援他。他手下劝他撤退,周处按剑说道:“这是我报效臣节献出生命的时刻,为何要撤退?以身殉国,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全力作战而覆没。
周处死后,西晋朝廷倒是表现的非常好,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赐他百万钱,安葬之地一顷,京城的地五十亩为宅第,又赐给他王家的近田五顷。诏书说:“周处母亲年纪大,外加是远方之人,我每每怜悯,要供给她医药酒米,赐她寿终。”
周处在八万之乱、永嘉之乱之前平定羌、氐叛乱时战死,是祸是幸,真难说清楚。如果是之后几年,肯定难有纪念的祠堂保留到今天。在宜信,到现在还有《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存放于周王庙孝侯殿,是宜兴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
【周孝侯庙】
周王庙又称周孝侯庙,因周处谥号“孝”,后又封“王”。庙边上原来有一座高大的“周墓墩”,为周处“金甲墓”,也有人说是“剑甲墓”。以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有“元康九年”铭文的墓砖及晋代青瓷等文物。古人瞻仰周王庙和周府君碑,常常流连忘返。南唐学者徐锴游历周王庙后说:“历将军之庙貌,想先贤之高风,周旋徜徉,欲去不忍”。 “周侯古祠”为荆溪十景之一。周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经成为宜兴碑刻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