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我们来说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丰镐都城遗址。
据文献记载,周文王作邑于丰,武王建都于镐。“丰邑”位于西安市沣河以西,“镐京”位于西安市沣河以东。位置在今天的长安区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马王镇、斗门一带的沣河两岸,区位呈东北—西南走向。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前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徐炳昶、苏秉琦、石璋如等分别于1933年 、1943年 对沣河两岸开展了考古调查。1935年,陕西的陈子怡等也开始在这里进行实地调查。这些活动初步确定了西周丰镐遗址的大体方位。
1950年以后,国家考古研究机构和陕西省有关部门一起,在丰镐遗址展开了系列考古发掘工作。此后,这个遗址的文化内涵、分布范围、墓葬和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以及遗址内骨河道的位置、遗存分期等基本被弄清楚。
为了科学全面掌握丰镐遗址的文化内涵,2012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丰镐遗址保管所开展了“丰镐遗址范围及地下遗存分布状况考古勘探项目”。这次考古勘探工作,相对准确地确定了丰镐遗址的现存面积和四至范围。九平方公里的丰镐遗址,包含着今天的马王村、张家坡、客省庄、新旺村、大原村、曹家寨、冯村等。
六十年来,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954年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清理了两座西周早期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2号墓出土鼎、簋、鬲、尊、爵等陶器8件,陶簋2件,玉器3件。
1954年 11月,陕西省文管会清理了一座西周墓葬,出土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贝、蚌饰等文物共计426件。所出土的青铜器中的“长甶盉”,盖内铭文是一则不可多得的西周穆王时期的重要史料。
1955~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沣西进行了三年大规模发掘,发掘墓葬182座、车马坑4座、陶窑2座,首次发现了西周刻字卜骨。
1961~1962年,对落水村北等地进行发掘,发现了一口西周水井内,出土大量西周板瓦碎片和涂抹白灰面草筋泥墙皮土块和西周时期的房址、陶窑、灰坑等。
1980~1981年,陕西省文管会在斗门镇砖厂抢救性清理了12座墓葬和2座车马坑,出土青铜器50余件、玉石器50件。其中形制较大的两座墓葬,都附有车马坑,出土带有“禽鼎”“伯作鼎”“言妾簋” 等铭文的青铜器。
1983~198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丰镐遗址发掘了390座西周墓葬,包括马坑22座、车马坑3座,其中4座带墓道的井叔家族墓最为重要,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骨蚌器、象牙器、料器及车辆部件等。其中,1984年在沣东发掘的西周39座墓葬和2座车马坑,年代涵盖了整个西周时期。
西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在丰镐遗址内发现较多。1963年和197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沣东的落水村西及村北,发掘了两座西周大型宫室建筑基址,发现有卵石柱础和较多板瓦碎片。1980年代,在沣西的客省庄发现了14座西周建筑基址和1条道路遗址,其中四号夯土基址的总面积达1600余平方米。1983~1993年,陕西省考古所钻探出11座西周夯土建筑基址,并清理了1号、3号、5号基址。其中,5号建筑基址规模最大,保存相对较好,平面呈“工”字形,长59米,宽23米,是一座大型西周宫室建筑基址。
1986年,陕西省考古所在斗门镇发掘了一条长25米宽9米,深约10米的壕沟,出土文物跨越西周中期至晚期。
丰镐遗址的另外一个重大发现就是西周青铜器窖藏。1961年沣西张家坡窖藏出土青铜器53件;1973年窖藏出土青铜器25件,出土青铜鼎、盂2件;1985年斗门镇东南一窖藏中出土鼎、簋、鬲、豆等青铜器20余件。先后发现有“史慧鼎”、铸有287字铭文的“多友鼎”等一大批重器。
在丰镐遗址手工业作坊区发现了铸铜、制陶、制骨等器物。出土了陶范、铜料等;发现制陶窑址17处81座;发现5处制骨作坊以及大量的骨笄、骨针、骨锥、骨铲等骨料。
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的丰镐遗址被揭开了神秘面纱,让人叹为观止。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丰镐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上一篇:李多善:《周易》普及本注释(十二)
- 下一篇:周敦颐诞辰千年纪念活动23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