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0 18:38:39
阅读: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

“梨花似雪草如烟,纯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秦淮河畔多的是烟月美景、花柳繁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淮两岸多的是历史的残痕、盛衰的兴叹。

怨不得清人潘高要留下“一声孤棹响,残梦落秦淮”的感叹了。

这样的繁华锦绣乡,衣香鬓影,吴侬软语;这样的历史厚重处,骚客佳人,文采灿烂。

这样的秦淮河,才能诞生这样的董小宛,钟灵毓秀,柔情婉转。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秦淮河畔

1、痴情——脉脉柔情谁与共?合是此生错付

明天启四年(1624),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父母为她取名白,号青莲,与李白同名同号,其中不无对她的殷殷期盼。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江南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滋润,加之诗文书画、针线女红的熏陶,共同造就了她亦刚亦柔的性灵。

在她13岁那年,父亲因暴病撒手人寰。失去倚仗的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苦苦维持绣庄的生意。

然而当时天下局势已日益严峻,种种乱象,在苏州随处可见。绣庄生意日渐清冷,又加上奸诈伙计的图谋盘算,绣庄面临破产。

母亲一病不起,大批债务缠身,董小宛不得不违背自身孤高傲岸的性子,在别人的引荐下,来到秦淮河畔的画舫,易名董小宛。

从此,秦淮河岸便多了一位绝色佳人,两岸风光亦平添了些许风姿妩媚。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画像

16岁时,她便凭着自己秀丽的容颜、脱俗的气质,名震秦淮。

崇祯十二年(1639),当时名列复试“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文学家)来南京赴考,对赞不绝口的董小宛颇为好奇。

然而天不遂人愿,冒襄几番拜访,都与董小宛檫肩而过,这反倒加深了二人对彼此的兴趣。

终于在苏州半塘,两人初次会晤,隔帘相谈。彼时董小宛夜饮归来,醉倚床头,柔情绰态,几令冒襄忘了言语。冒的风姿俊秀、文采气度也令董小宛为之心折。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冒襄

此后三年,倏忽即逝。董小宛自半塘相见后,便对冒芳心暗许。从此,摒去一切达官贵人的邀请,宁愿卖掉珍藏的书画,简朴度日。而冒襄却似乎忘了秦淮河畔还有一位女子在苦苦等待,忘了自己的一时兴起如何惊扰了一池春水,反是与另一位名叫陈圆圆的女子浓情蜜意。

然而就在两人成婚在即之时,陈圆圆被人劫掠而去。冒襄此时已赴金陵科考,考场失意,又听闻此消息,抑郁之气难平。便在这时,他方想起这里尚有一位佳人。

待到两人相见时,董小宛已是病卧床榻,奄奄一息。即便如此,董小宛见到魂牵梦萦之人,仍是含着柔情对冒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

她这般的坦率赤城,这般的柔情缱绻,却只换来冒襄的支支吾吾、狼狈告辞。她不知道这已暗暗指向她人生的悲剧,那个男子最爱的永远是他自己。

第二日,董小宛盛装艳服为冒送行。这一送,就是27天。她本该是被千万人逢迎追捧,却偏偏被一个人几次三番拒绝而痴情不改。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 杜甫诗三首扇面》纸本楷书 17×50cm

冒襄终究撇下了她一人,只留下了一句空口承诺。他不是不知道董小宛对她的深情,只是董小宛的爱太浓烈太纯粹,他的爱却太浅薄太自私。

当时为青楼女子赎身需要一大笔钱,他怎肯为一场艳遇舍弃如此多,说到底,只是不爱。他从未把董小宛看作与他平等的人,他永远用俯视的目光看着董对她的一腔付出。

是啊,他是堂堂须眉,是复试四公子之一,是家世高贵、风流俊秀的翩翩公子,而她终究只是一个青楼女子。再美,也只是他的一个玩物,随意丢弃也不痛不痒。

但是,这又岂止是董小宛一个人的命运。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这是古代无数深情错付女子的悲剧,是整个男权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公命运。

此后,为了怕被冒襄忘记,董小宛不惜冒死寻到第三次赴金陵科考的冒襄。可惜,这样的痴情感动了旁人,却感动不了她最爱的那个人。

幸而,最后在当时名流钱谦益、柳如是的斡旋及慷慨解囊下,董小宛如愿嫁入冒门。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兰花图轴》

但,这并不是结局。童话故事里,总是以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结局。可究竟有多幸福呢?故事永远没有下文。现实也终究不是童话,由不得我们随意书写。

冒襄曾作《影梅庵忆语》悼念董小宛,其中写道:“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如今你死了,我才知道我也随着你一同死去。

若是董小宛听到这句她希求一生的话,应当会很高兴的吧! 可叹佳人已魂梦杳杳。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与冒襄

《忆语》里写及董小宛在冒门操持种种:

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

她是知己,为冒红袖添香;

是妾室,为冒纺线绣花;

是奴仆,为冒操持家务;

甚至在冒襄患了严重痢疾时,她衣不解带,茹苦含辛,终于在颠沛流离中积劳成疾,年仅28岁便香消玉殒。

而冒襄呢?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天下大乱,冒氏一家逃亡时,《忆语》中写道:

余即于是夜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余回顾姬日:“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矣!”姬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始仍得昨所在舆辆。然身脱而行囊大半散矣。姬之珍爱尽失焉。姬返舍谓余:当大难时,首急老母,次急荆人、儿子。幼弟为是。彼即颠连不及,死深箐中无憾也。

原来众人所谓《忆语》之深情种种,我却只读到满腹辛酸,无限心疼。

毕竟一曲忆完,他仍是他的翩翩公子,依旧继续着他偎红倚翠的风流浪荡。即使魂梦里偶一瞥见旧人身影,醒来也只作春梦无痕了。

2、才情——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之能为后人津津乐道,不止为着她绝美的容颜、凄恻的爱情,还为着她琴棋书画皆工、诗词文赋皆晓的一身才情。

董小宛精于书法绘画。冒襄曾记:

”姬于吴门曾学画未城,能做小丛寒树.笔墨楚楚,时于几砚上辄自图写,故于古今绘事,别有殊好”。

董小宛有《彩蝶图》流世,被后人誉为佳作。据说作此画时,她年仅15。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彩蝶图》

在书法上,她亦颇有造诣。冒襄有云:

“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余每有丹黄,必对泓颖,或静夜焚香,细细手录。闺中诗史成帙,皆遗迹也”。

此外,董小宛尚独立编成《奁艳》一书。

”其书之瑰异精秘,凡古人女子自顶至踵,以及服食,器具、亭台、歌舞、针神、才藻,下及禽、鱼、鸟、兽,即草木之无情者,稍涉有情,皆归香丽。今细字红笺,类分条析,俱在奁中。”

只可惜此书据说在董小宛去世之时被付之一炬,其中种种奇情雅趣,我们已无缘得见。

于诗文一途,她更是如痴如醉。《忆语》中云:

姬(董小宛)终日佐余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使,相对忘言。阅诗无所不解,而又出慧解以解之。尤好熟读楚辞、少陵、义山、王建、花蕊夫人、王珪、三家宫词,等身之书,周迥左右,午夜衾枕间,犹拥数十家《唐书》而卧。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小宛《小楷秋闺词自作七言诗十一首扇面》

3、闲情——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爱情总是轰轰烈烈,情到浓时仿若可不食人间烟火,然而婚姻却是要落实到柴米油盐、一蔬一饭。爱情便常在这种种琐碎处黯淡褪色,终至枯萎零落。

董小宛的聪慧灵秀处还在于她懂得用种种闲情雅趣,将平淡琐屑的生活过得诗情画意。

冒襄喜爱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董小宛便虚心求教各位名厨,耐心考证食谱。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盛赞她的手艺:

“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麋鹿之味。”

她将乡土名菜进行改造加工,被文人食客誉为“董菜”,她也以”善作海疆风熏之味“而名噪一时。

酷暑之时,她会亲手榨取桃子汁、西瓜汁,细火煎熬做成桃肉膏子、西瓜膏子。

至于”入口易化、老少咸宜“的董糖更是流传至今,令人口舌生香。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董糖

她擅香道。

冒襄记曰:

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烧二尺许绎蜡二三枝。热香间有梅英半舒,荷鹅梨蜜脾之气,静参鼻观。忆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著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倚薰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令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香道

精园艺。

“姬于含蕊时,先相枝之演斜与几上军持相受,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采入供,即四时草花竹叶,无不经营绝慧,领略殊清,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且最爱月。曾有此议论:

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或有月未出己睡者,桂华露影,无福消受。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滨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于此静得矣。

董小宛:欲觅香魂何处是,春兰秋菊雪梅中

“碧海青天,霜缟冰净”,然能呼吸领会者,又有几人?人生实艰,众人皆碌碌于红尘,清风明月亦无暇观赏。董小宛却能深得其中韵致,“人如月矣,月复似人”,盖非虚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