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清平乐-村居》词,是辛弃疾上饶闲居之时所作。描绘的是安宁闲淡的农村场景,似乎与“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显得格格不入。用心琢磨,爱国与爱家爱田园风光并不冲突。
才兼文武的辛弃疾渴望恢复,每天都在琢磨着“要补天西北”,却宦海沉浮三仕三隐,一生壮难酬志。
辛弃疾一生创作有600余首词,多角度广泛反应了身处的伟大时代。除了抚时感事的爱国词作外,最多的就是朴素清新的田园词了。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辛弃疾闲置时间太久,被迫隐逸,有大量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普通农家生活。四季风光、春秋农事、田野劳作、男婚女嫁、民风乡俗在他的笔端都有展现。《清平乐-村居》如一帧不事雕琢的田园风景画,散发着沁人心脾泥土的芬芳。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写得出如此接地气的词作。
许多人在赏析这首词的时候,先入为主的认为写的是辛弃疾自己,其实“白发翁媪”与他的三个儿子只是南宋初期普通人家而已,或者干脆就是辛弃疾邻居罢了。一些人从词中读出了爱国,扯上了国恨家仇,这种过度解读着实令人无语。辛弃疾在词中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最喜小儿无赖!
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辛弃疾开始向往恬淡适意的农家生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数人理解为小孩子年龄太小,贪吃贪玩。
其实,“无赖”二字值得体味。
无赖一词既有无能、狡猾、憎恶的贬意,也有褒意与中性的一面,如:“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杜甫诗中的无赖,有撩逗的意思。明明是诗人自己想要借酒浇愁,却偏偏说是剑南春撩逗的他欲罢不能。诗圣,亦是可人一枚。“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徐凝诗中“无赖”不是什么好话,扬州人就躺枪了。这里的无赖其实是美好、爱极之语,一如热恋中的小儿女,时不时娇嗔一句“讨厌!”。她并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觉得你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月亮虽只有一个,境却由心生——有人觉得月是故乡明,有人觉得中国月亮不如外国的圆,唐人只是觉得扬州的月色更妩媚动人,更讨人喜欢罢了。
辛弃疾笔下的“无赖”小儿,是娇憨可爱的,是萌萌的。看到他的样子,词人触动了心底柔肠,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老百姓要的生活。万字平戎册,换得种树书的辛弃疾,也向往清平安宁的农家乐。
皇帝重长子、百姓爱幺儿,辛弃疾爱国,同样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