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称帝后,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做了藩王,“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朱元璋在世时,外地藩王谨言慎行,可随着朱允炆即位,藩王们逐渐尾大不掉,对皇位产生威胁。
长久以来,关于朱允炆丢了江山的原因,史学界逐渐有一个共识,就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削藩。建文帝削藩是从最弱小的藩王开始的,这让最有实力的燕王闻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也给朱棣充足的准备时间。
继位第一年,被朱允炆废掉的范围有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这五个藩王劣迹斑斑,可没有威胁到朝廷统治,比如远在云南的岷王,再比如造成湘王举家自焚,这就过分了。
问题来了,朱允炆一登基就削藩,正确吗?先来句总结,削藩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藩王手中拥有强兵,这对朝廷是极大地威胁。但是,朱允炆在削藩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前面提到的削藩顺序问题,将朱棣放在最后;二是犯了草操之过急以及急躁轻敌的错误,认为藩王在皇权下压力下就会束手待毙。
从决定削藩那一刻起,朱允炆自我幻想,认为自己的皇叔们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削藩。完全没有意识到,削藩完完全全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前期五名藩王的顺利被削,胜利来得如此突然,让朱允炆有些飘飘然了。
可朱棣绝不会坐以待毙,翻阅史书,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唏嘘的现象。就是靖难之役已经开始了,朱允炆对如何处置朱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更令人不解的是,朱允炆竟然对前线将士下达了不许杀害朱棣的圣旨。
“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就尴尬了,让将士不伤害朱棣,这让浴血拼杀的将士们怎么想?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只要先消灭的敌人的首领,才能彻底战胜敌人。
要知道朱棣起兵本身就是反叛,他一死,“靖难之师”则会不战而败。在靖难四年时间里,正是朱允炆的这条诏令,让朱棣一次次逢凶化吉。在东昌之战中,燕军打败,主将张玉更是战死。
燕军残部在撤退过程中,朱棣断后,结果追击明军的数百人不敢进逼。另外,滹沱河之战中,朱棣竟然在明军阵地中野宿,被明军发现后又穿营而过,结果明军“莫敢一矢相加遗”。这样的撤藩方式,朱允炆焉能不败?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 上一篇:纵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和教育的关系)
- 下一篇:才女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