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3 10:54:57
阅读:

评书《隋唐演义》中有个十八条好汉排行榜,其中排名第三的裴元庆,一对银锤曾将“大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打的抱鞍吐血。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名叫裴行俨,与其父裴仁基都曾是瓦岗山魏公李密手下名将,以悍勇著称,最后双双死于王世充之手。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银锤太保裴元庆的影视造型

与小说演义不同,历史上裴家真正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实是裴仁基的另一个儿子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幼年沾他父亲的光,得以进入弘文馆读书,直接挂三挡起步。弘文馆是唐太宗设置的高级学府兼智囊团,学士俱为当世名儒,学生只有数十人,均精选自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贞观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取“明经”科,后来到军中担任文职参谋。

谁也没想到,这个小文书竟然一肚子韬略,是个打仗的奇才。名将苏定方特别器重他,如同南海鳄神碰到了段誉,拉住就不撒手了:“我的兵法,满世界找不出一个传人,现在总算有棵好苗子!”于是将他从李靖那里学来的兵法,以及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后来裴行俭因军功擢升安西都护,他恩威并重,西域诸国纷纷“慕义归附”。

孤军万里,智擒夷酋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勾结吐蕃,意图袭取安西。朝廷察觉后大为紧张,计划大动干戈,派重兵讨伐。

但当时吐蕃气势正盛,唐将李敬玄等人连续失利,川、甘、青海一带一日数惊,很不太平。如果唐朝将重兵屯积在遥远的西域,必然让吐蕃有机可乘。正当唐高宗大伤脑筋时,裴行俭想出了个好主意:

波斯王刚刚去逝,波斯王子当时恰在长安,朝廷可以派一支偏师,打着护送波斯王子归国即位的幌子,路过突厥境内。突厥惧怕波斯,必然不敢拦截,对小部队也不会防范,到时候我们突然下手,擒贼擒王,一剑封喉!

唐高宗一盘算,觉得虽然有点风险,但“富贵险中求”,这趟生意本小利厚,投资不大,一旦成功,获利极大。于是他封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带几千人护送波斯王子回国。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裴行俭画像

这趟行程很不轻松。途经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史称“八百里瀚海”,今称噶顺戈壁)时,部队遇到沙尘暴,向导也迷了路,将士又饥又渴,陷入绝境。

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为安定军心,故意装神弄鬼玩了把道术,跟诸葛亮借东风一样烧香祭神,嘴里念念有词:水源地就在附近。一会儿风停云散,部队往前走了仅数百步,竟然发现前面水草丰美,向导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大家对裴大仙崇拜得五体投地,以为他跟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掘地泉涌一样,受到上天的眷顾,本来一路忐忑不安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信心百倍。

进入西域,裴行俭将各个城邦小国的豪杰之士千余人召集到身边,放出话来:天太热,走不动了,先驻扎下来等秋天再走。然后又召来安西四镇的酋长,假装约他们打猎,于是凑集了一万多人,悄悄开拔,倍道而进,几天工夫就来到离突厥可汗大帐十多里的地方。

阿史那都支得到的信息是唐军正在数百里外歇凉,因此没作防备。而裴大仙继续忽悠,派人跑到都支大营,传话说:我在附近打猎,跟可汗真是有缘,俗话说相请不如偶遇,过来一起撸个串,喝两杯呗!

都支跟李遮匐约定的是秋天起兵,此时还没跟唐朝正式翻脸,理论上还是一家人。现在唐军已经将这里包围,他的部众还散落在方圆上千公里的草原上放羊,来不及集结。犹豫之下,他抱着侥幸心理带着500家人子弟来见裴行俭。

裴行俭却一点也不犹豫,当即将他捆成粽子,羁押在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骑千里奔袭李遮匐。同样毫无防备的李遮匐见唐军从天而降,惊得目瞪口呆,又获知都支可汗已遭擒,手里无牌可打,只好投降。

唐高宗喜出望外,令人在碎叶城刻石纪功,并亲摆酒宴慰劳凯旋归来的裴行俭,评价说:“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并封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两年后,突厥单于管辖的二十四个州再次反叛,拥兵数十万。裴行俭受命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节制唐军共30万人分四路出击,旗帜绵亘千里,军容整肃。最后突厥三个可汗中,一个被杀,一个被策反,一个遭擒,北方草原全部平定。

在这次战斗中,裴大仙再次上演神鬼莫测之术,让部下惊为天人。有一天傍晚,大军安营已毕,堑壕也挖好了,裴行俭却命令全军移营到远处高地。部下都说,士兵们都歇息了,不好再折腾。裴行俭根本不听,催促部将赶快转移。到了夜间,风雨暴至,原先扎营的地方,平地水深丈余。

史载“众莫不骇叹”。有人问裴大仙咋知道要下雨的,裴大仙目光呈45度角仰望苍穹,高冷深邃:从今天起,只管听我的将令,别问那么多为什么!

裴行俭精通天文地理,但不愿意跟部下解释其中原理,并不是怕他们听不懂。他这么喜欢故弄玄虚,其实体现了兵法中的治军原则。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将军之事,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段话大意是,优秀的将领应当能够让士卒对自己的崇拜达到盲目迷信的地步,像神一样信仰自己,让士卒不用耳目,不用思维,只知道服从,刀山火海在所不辞。这是中国古代治军思想的精髓,许多败仗,都是因为一人一个想法,拧不成一股劲。

才兼文武,善于识人

如果你认为裴行俭仅仅是个优秀的将领,那真太小瞧他了。有些人天生智商高,别人用尽洪荒之力,平生做好一件事都不容易,而他们随便玩玩,就能弄出一大堆名堂。

裴大仙除了会打仗,还会书法,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唐高宗李治特地弄了一匹高质量的白绢,让裴行俭抄写萧统编撰的《文选》,高宗越看越爱,看到精彩处就下令赏赐裴行俭,前前后后“赉物良厚”。而裴行俭也不无自得地评价说:褚遂良如果没有上好的笔和墨,就轻易不敢书写;能够不择笔墨,写的又快又好的,当今只有我跟虞世南了!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赵孟頫书《裴行俭传》

喜欢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初唐最负盛名的四位书法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敢把老褚拉下马,裴大仙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裴行俭善于总结经验,研究理论。他撰写了数万字的书法理论《选谱》、《草书杂体》,还创作了兵法“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四十六诀,武则天称帝后特意让她最中意的侄子武承嗣跑到裴家,连哄带骗将这部兵法取走,生怕别人学了去。这本兵法估计被武则天带进了乾陵,反正以后谁也没再看到过。

裴大仙还会看面相,如果不是带兵打仗,他一定是位出色的算命先生。作吏部尚书时,他见到苏味道、王抃,端详打量一番后断言:您二位以后都会掌管吏部(“二君后皆掌铨衡。”)后来果然如此。

唐朝盛产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才情横溢,名满天下。有一次李敬玄将这四个人引见给裴行俭,一番观察后,裴大仙拉着李敬玄悄悄说:

考察一个人,先看器量见识,再看才艺。王勃等人虽有才,但浮躁张扬,傲物凌人,哪里是能享福禄的人?这四个家伙中,杨炯比较沉稳,估计能混个县令,其余三个恐怕都不得好死。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国画《初唐四杰》

大仙断言准不准呢?一起来看看“四杰”的结局——

王勃:写了那篇斗鸡檄文后,惹怒了唐高宗,被赶出沛王府,去看望受他牵连外放到海南的父亲时,渡海落水,惊悸而死;

杨炯:10岁被誉为“神童”,42岁终于熬成盈川(位于今浙江衢州)县令,次年死于任上,以执法严酷闻名;

卢照邻:留传的诗不少,却连个生卒年月都没人记载。先是遭遇横祸入狱,被友人搭救,后炼丹吃药想求长生,结果重金属中毒,手脚残废,最终万念俱灰,投水自尽;

骆宾王:跟徐敬业造反,写下著名的《讨武瞾檄》,着实辉煌了一把,便流星一般栽了下来。一种说法是跟徐敬业一起被杀,另一种说法是投江而死,第三种说法是失踪。

这也太神了,裴大仙哪里是算命先生,简直是阎罗殿里的帐房先生!

可能跟会相面识人有关,裴行俭提拔重用的部下,很多后来都成了当世名将,做了刺史、将军这样高级职位的有数十人之多,著名的有程务挺(突厥人听到这个名字一般会转身就跑,甚至惧怕到专为他立祠堂)、王方翼(修筑碎叶城,生擒突骑施)、郭待封(随薛仁贵参与大非川之战)、李多祚(参与神龙革命和铲除武三思事件)、黑齿常之(百济人,吐蕃、突厥克星,晋爵燕国公)等。

宅心仁厚,豁达大度

才华盖世的裴行俭是个厚道人,也是个聪明人。

唐高宗曾赐给裴行俭一匹好马以及精致的马鞍。手下一名官员臭显摆,不吭一声爬上去策马奔驰,不想那匹马看不上他,一趵子将他撂翻在地,将马鞍也摔坏了。这小子见闯了大祸,觉得没脸见人,不敢回营。裴行俭听说后让人把他叫回来,再也不提这件事。

降服都支后,唐军缴获大量的珍宝,西域那些酋长土财主都想开开眼,裴行俭就摆下宴席,让人把珍宝全部搬出来让他们大饱眼福。有只直径二尺的玛瑙盘,精美绝伦,捧盘的军士过于紧张,绊倒在地上,盘子也摔碎了。这名军士吓的要死,叩头流血请罪。裴行俭呵呵一笑:你又不是故意的,哪至于怕成这样?

回长安后,唐高宗从战利品中挑出三千多件赏赐给裴行俭,裴行俭把亲戚、朋友和部下都招呼到家里实行“共产主义”,几天功夫一室皆空。

当初从定襄出击突厥时,他成功地离间了突厥各部,诱降了伏念可汗,并许诺饶他不死。这承袭了他一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成果的思路。但侍中裴炎嫉妒他的功劳太大,向唐高宗建议将伏念斩首,同时抹掉裴行俭的功劳。

唐高宗后来觉得不对劲,还是封裴行俭为闻喜县公。裴行俭叹气说:三国时王浑、王浚因灭吴而争功,后世人都觉得羞耻,我怎么好意思去皇上面前争长论短呢?只不过杀降这件事做的太不地道,以后敌人不会轻易投降了。于是他声称有病,不再参加任何政务活动。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十姓突厥再次反叛,高宗起用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准备平叛。出征前夜,裴行俭病故,时年64岁。

唐高宗对这位爱将的离世痛惜不已,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曰“献”,并命令皇太子派人照看他的家眷,一直到子孙能够自立为止。唐中宗即位后,再次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

死后还能不断升官,裴大仙这能耐,也是没谁了。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草上风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