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cklmyljl@163.com 期待中~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出生于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三晋名门裴氏家族。据传,裴氏祖先出于羸氏,是秦朝王室的同族,自秦汉以来名人辈出,隋唐时达到极盛。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隋朝末年任左光禄大夫,其长兄裴行俨是一员猛将,号称“万人敌”。裴氏父子为隋王朝南征北战,战功显著。
精彩内容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裴仁基父子密谋投唐,被人出卖被王世亮满门抄斩,而逃过一劫的母亲生下了裴行俭。在改朝换代的战争动荡中,失去家庭依靠的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难生存。但裴行俭刻苦好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贞观时期,作为名门后裔,裴行俭得到了唐王朝的培养,以荫生的身份成为弘文生(唐代自太宗李世民起设立了国家级的学校一弘文馆,主要接收朝中高官贵族子弟人馆学习,称为“弘文生”),后通过科举考试正式走上仕途,不久他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成为唐朝府兵十六卫之一,专门管理军队的粮草物资。其间裴行俭的办事能力受到了大将办疋方的员识,于是苏定方将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用兵作战经验全部传授给了他,这为他以后建功立业、保卫边疆打下了基础。高宗时,裴行俭任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开始进人唐朝政治权力的中心。但在唐高宗废王皇后而立武昭仪(后称武则天)的事件中,裴行俭私下发表的不满议论,不幸被一个大理寺的官员听到后密告给武昭仪之母“荣国夫人”,之后裴行俭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开始了经营西域的历程。
裴行俭画像。(图片来源:白关峰提供)
龙朔三年(663),裴行俭任金山都护府副都护兼庭州刺史,他积极组织开展军屯,巩固了庭州的安定局面。为解决屯垦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裴行俭从西州迁移农户,接收内地的遣犯,恢复和扩大了庭州的屯田,巩固和强化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负责处理整个西域的军政事务。他为官清正廉洁,对西域管理有方,不仅扩大了庭州的屯田面积,还在轮台地区派军民屯田,在壮大了西域守军实力的同时,也赢得了部众和当地民众的拥护。
由于裴行俭在经营西域中的成就突出,总章二年(669),唐高宗召回他担任司文少卿,不久改任吏部侍郎,与名臣李敬玄、马载一同开展选拔官员的工作。裴行俭主持制定了官员候选人名资历的长榜(人事档案),完善选拔考核人才的规章流程,为地方官员的考核任免定下了升降标准和等级评定办法。他牵头制定的人才选拔、评价、考核办法部分沿用了上千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裴行俭离任西域后的仪凤元年(676),西域的局势又动荡起来。吐蕃背叛了与唐朝的盟约,侵犯唐朝的边境,唐朝在天山南路的势力范围大多被吐蕃占领。在李敬玄惨败于青海战役的危急时刻,裴行俭受命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后又改任钦州右军总管,率军抵御吐蕃军队。与此同时,突厥的两个部落首领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也鼓动诱惑其他部落反抗唐朝进军安西,并且与吐蕃势力相互呼应,这对唐朝中央政府与西域的关系形成很大的威胁。朝廷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多主张发兵讨伐。高宗想派兵讨伐,又担心吐蕃乘机侵袭。裴行俭上书说:“这件事何必兴师动众呢?最近,我听说大食国王死了,他的 儿子泥涅师还在长安,何不趁机送他回国继位呢。到达大食,正好路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地盘。如果能见机行事,不需要劳师动众就能够捉拿他们。”高宗采纳了裴行俭的建议,并考虑到他在西域任职期间与西域人民交往深厚,就任命他为安抚大食使,具体实施对突厥势力的平抚。裴行俭奏请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使,任校检安西都护,随他一起执行平定计划。
裴行俭出行雕像。(图片来源:《西域屯垦人物论稿》白关峰提供)
裴行俭接受使命,带领人马护送大食王子回国,一路上晓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裴行俭率军到达朔州(今山西朔县)时,吸取萧嗣业运粮被劫以致饿死士兵的教训,将计就计,伪装粮车三百辆,每车内藏壮士五人,各持长柄两刃刀、劲弩等武器,用数百老弱士卒牵引以迷惑敌人,又在险要地段埋伏精兵,待机出击。突厥军队看到粮车,便派兵抢粮,押运的士兵借机弃粮车逃走,突厥兵押运抢到的粮车到达有水草的地方休息,在取粮食的时候,车内壮士趁机跃出,突然袭击,突厥兵惊恐而逃,而提前埋伏在险要地段的精兵也乘机突击,大败抢粮的突厥兵。经此一战,突厥兵再不敢靠近唐军的粮车,为保障战事所需的军粮消除了隐患。
在经过他曾经任职的西州时,裴行俭受到当地官吏和百姓的热烈欢迎。裴行俭召收了青年豪杰千余人加人他的队伍,为平叛西突厥阿史那都支部和李遮匐部做准备。为了不打草惊蛇,裴行俭一面练兵,一面积极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部落首领取得联系,请他们密切配合,共同捉拿敌人。
为了麻痹敌人,他派人四处扬言:正值酷暑,将士难以忍受炎热的天气,计划等到秋凉之后,再率部西行。阿史那都支派出的密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他,他见唐军数量不多而且又娇贵矜持,不像战斗部队的样子,便放松了戒备。随后裴行俭以打猎为名,召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个部落的子弟近万人,昼夜兼程,袭击阿史那都支部。当到达离阿史那都支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只有十余里的地方时,派出使者前去问候说:“大唐使节裴行俭路过此地,想约老朋友一起露营打猎。”阿史那都支之前毫无察觉,只好故作镇静带领五百余人前往唐营拜见。裴行俭趁机将其擒拿。接着他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遮匐,晓以大义劝他归降,李遮匐见大势已去,别无出路,只好归降。
就这样,裴行俭没有大动干戈,就平定了两起叛乱。战后,裴行俭留副使王方翼驻守安西,加筑碎叶城,实行屯田,进一步完善西域的防御体系。裴行俭亲自押解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玄宗为表彰他的功绩,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裴行俭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对待下级官兵却非常宽厚。有一次,皇帝赐给他一匹骏马和一副极为珍贵的马鞍,令史在去取的途中一不小心将马鞍摔得七零八落,后畏罪潜逃。裴行俭派人将令史找回来,对他宽和地说“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呢?一时不慎摔坏了东西,本来算不上什么大错,可是逃跑就不对了。”最终,他把令史又留了下来。
裴行俭将其毕生的精力投人到了与突厥的战斗中,所到之处,突厥反叛势力尽数平定,他将军事威慑与政治招抚相结合,善于把握叛敌的特点,因人因地实施作战计划,为保卫唐朝边疆,平定叛乱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裴行俭病死在征讨西突厥的行军路上,结束了自己在西域奋战的一生。对于裴行俭一生的评价,正如《旧唐书》所言:“裴闻喜,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知新疆
“儒将”这一称谓,为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所造就。裴行俭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儒将,为典型的先书生而后典兵的边疆大吏。他不仅在致力于西域的屯垦事业,还在平息突厥叛乱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故事讲完啦!
活动开始啦!
活动规则请往下看!
举个例子
活动形式一:微友转发活动链接到微信群并附加一段文字(附加文字例:转发“讲故事·知新疆”即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并截图回复到“克拉玛依零距离”微信后台。
按照转发群的数量以及群人数的多少,以每周转发人数量排名的第一名获得奖励。
活动形式二:微友转发活动相关链接到朋友圈并附加一段解读历史剖析故事的文字(附加文字例:李圣天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截图回复到“克拉玛依零距离”微信后台。并在相关内容里评论,邀请好友点赞。
按照点赞数量的多少,以每周点赞排名的第一名获得奖励!
活动即日起开始,
持续一个月,并且每周都有新故事!
小伙伴们,还等什么!
赶紧参与吧~
小编我可先去转发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