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庞统并不陌生,庞统号凤雏,曾有人云:“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的才能也许并不为现在人知晓,只因他英年早逝,留下许多遗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庞统的一生。
一:渐渐成名
先从一段三国志看起: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以上是庞统最开始的介绍和江东各文人的结交情况。总的来说就是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年少的时候学识并没有什么特色,没有人能够猜想到他的学识。颍川的司马徽有伯乐识马的能力,那年庞统二十岁,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叶,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从白天聊到晚上。司马徽非常惊讶庞统的表现,称庞统是南州最好的文士,于是慢慢就出名了。在刘备集团来到荆州之后,周瑜助军于刘备,使刘备得到了荆州,因此庞统当了南郡太守。周瑜死后,庞统一度去东吴吊丧,他的名声就为东吴文人更加熟知。吊丧之后,和陆绩、顾劭、全琮一起会谈,庞统对全琮,顾劭,陆绩做出了高度评价。陆绩和顾劭也认为天下太平之时,应该让庞统作为天下文人之表率。四个人之间关系也非常好,
我们可以看出来,庞统在年少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庞统结交的东吴文人们,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学者,既然他们之间互相欣赏,那么庞统在一定程度上文学或者谋略应该也是拔尖儿的。
二:受到重用
我们应该有印象,庞统一开始加入刘备账下的时候因为庞统长得并不是特别的英俊,表面上也没有才华。只给了一个小官,庞统每天都不工作,张飞有一次路过,却发现了庞统惊人的辨认能力,再加上诸葛亮有一封推荐信,最后庞统被刘备做重用。在正史中,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故事描写,不过一开始刘备的确没有重用他。从接下来的阅读,庞统被刘备重用的介绍之人是鲁肃,诸葛亮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
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刘备占领荆州以后,庞统在耒阳县作县令,在当官的时候无所作为,被罢官。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统的才能百里县城容不下,如果让他作治中和别驾的位置就可以展现出他的才能。”诸葛亮也对刘备表示庞统是一位有才人,于是刘备就接见了庞统,与他闲聊,发现了庞统的才能,于是大加赞赏,非常器重,提拔为治中从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就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当刘备准备西伐刘璋的时候,让诸葛亮防守荆州,庞统随刘备入西川。
三:伐蜀三策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庞统对刘备西伐刘璋时所献的三个计策,最后刘备选了中策来进行。当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刘备的仁爱之意,虽然三国演义对于刘备的描述极有导向性,但是这件历史事实还是有的。
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庞统的这些策略,因为这段策略可以算是庞统有代表性的事迹。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
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这一段我们准确说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就是刘备应刘璋的请求出兵救援,要与张鲁相据于汉中。庞统建议此次通过刘璋的根据地,与刘璋见面,趁机杀掉刘璋,直接取代益州全部的主动权。刘备认为自己初到蜀国,还没有一定的威信和名望,不能这么做。我们可以看出来刘备并不是按照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因为刘璋是汉室宗亲,为了百姓的仁德而不想进攻,而是想要取代西川。但是因为自己在西蜀完全没有人缘,也没有威望,强行杀掉刘璋对统治不利,所以刘备没有动手。
第二部分就是庞统的上中下策。上策是刘备在拒守汉中的时候挑选一部分精兵,日夜突袭,直取成都,此时刘璋肯定没有防备,大军一到,就可以直接取得益州的统治权。
中策是因为杨怀,高沛等人是刘璋手下著名将领,死守各大关隘,经常劝谏刘璋让刘备回到自己的领地。刘备可以和刘璋说荆州有急事,想要赶回荆州,大军假装班师,这两位将领肯定又佩服刘备的英明,也会放松警惕,趁机突袭成都。
下策是现在收兵回到荆州,找机会再慢慢攻入成都。
最后刘备选择了中策,算是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方法。刘备采用中策后,果然将杨怀和高沛打个措手不及,并且斩杀了他俩。然后沿路袭击,取得了部分胜利。
第三部分就是刘备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大宴百官,对庞统说今日的功劳,是让人兴奋的。但是潘通认为以攻打别人的封地作为乐趣,不是仁义的表现。当时刘备也是喝的醉醺醺的,一下就生气了,认为自己没有不妥当。将庞统等人轰了出去,过了一会刘备有点后悔了,于是请百官回来,庞统回来后也不搭理刘备,自己吃自己的。刘备巧问庞统:“刚才说的话,是谁的过失”?庞统回答道:“两个人都有错”,于是和好如初。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三国演义中将理应是庞统的仁德转移到了刘备身上。在历史上,无论是对于成都的欲望性,还是对于刘备体现的仁德性都值得商榷。而且刘璋请求刘备出兵帮忙给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没想到却便宜了刘备。根据此段和刘备入蜀以后强霸民田来看,我只能在正史中的表现,这一点,上依照某种程度,借用其他老师的一句话:“刘备小人乍富,老子也有今天了”。
四:落凤坡
当时刘备还没有完全征服益州,刘备打算作出最后的动作,攻入成都。但是路上却出现了不幸。我们来看以下史料: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祗,为祗所抑,卒于涪陵太守。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巨鹿太守。
刘备集团围困雒县,庞统率领大军攻城,但是被弓箭射死,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泪如雨下,于是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诸葛亮都亲自跪拜。庞统被追赐统爵关内侯,并赋予谥号。庞统有个儿子叫庞宏,字巨师。有阳刚之气,且能分清褒贬,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但是庞宏轻视尚书令陈祗,经常被陈祗打压,最后死在人任涪陵太守的路上。庞统有个弟弟叫庞林,随黄权一起讨伐吴国,战败后,和黄权一起逃到了魏国,被封为列侯,最后官至巨鹿太守。
我们可以看出,庞统英明一时,但是运气的确不怎么好,一个谋士在攻城的过程中被射杀,实在是匪夷所思。当然,三国志并未记载是张任射杀庞统的。罗贯中先生妙笔生花,写出了庞统落凤坡的故事,更没有记载的卢的问题、
庞统的父亲最后被刘备集团养起来了,庞统的儿子失败于政治攻击,庞统的弟弟最后投降了魏国,这一笔烂账,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本文作者全网统一帐号:只聊三国。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人,未经允许,谢绝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