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9 17:04:46
阅读:

引言

唐王朝建立初期,曾经盛极一时的突东厥部族在唐王朝的重兵进攻之下,宣布投降唐朝。唐朝接受了东突厥的请降,并将其安置在北部边境,同时设立云中都护府防止突厥反叛!然而,好景不长,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的东突厥部族已经逐渐恢复了之前的实力,并且不甘趋于唐朝统治之下,逐渐萌生了反叛之心。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东突厥所在地

战争背景

在东突厥反叛前夕,此时的唐王朝与吐蕃帝国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由于在与吐蕃帝国的交战中,唐王朝败多胜少,因此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军事力量调往西南地区,同吐蕃抗衡。这样一来,北部边境守卫难免空虚,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东突厥部族在其酋长阿史德氏的率领下,开始策划反叛唐朝独立的计划

高宗调露元年十月,经过缜密策划的东突厥在阿史德温傅和奉职的带领下,正式起兵反唐。与此同时,突厥境内的其余二十四州也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突厥拥兵数十万,对唐王朝发起了进攻,唐朝边境告急。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战争经过

当得知东突厥叛乱,唐王朝立马作出反应,旋即派兵征讨。

◆以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为统帅,率领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率军征讨东突厥。

始一兴师,大唐军队在萧嗣业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多次击溃东突厥,先后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是,取得了多次胜利的萧嗣业此时产生了轻敌之心,认为突厥叛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遂放松了对突厥的戒备。但是,作为一名统帅,轻敌是他最不应该犯的错误,俗话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他面临的是曾经叱咤一时的突厥。很快,萧嗣业就为他的轻敌之心付出了代价。

由于唐朝进攻东突厥是在冬天,这天夜里,天降大雪,很多唐军都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此时的突厥军队却利用大雪作为掩护,乘机对唐军军营发起了袭击。一方是有备而来的突厥军队,一方是毫无准备的唐军,所以,当突厥大军进入唐军军营的时候,睡眼惺忪的唐军瞬间方寸大乱,被突厥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无数,看着乱作一团的唐军,萧嗣业只好下令撤退,率军狼狈逃走。与此同时,花大智、李景嘉两部也遭到了突厥的袭击,但他们相比于萧嗣业部要好很多,他们在突厥的进攻下,且战且退,退入大都护府,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当得知此次征讨东突厥失败,高宗怒不可遏,下令将萧嗣业判处死刑,后来免除死罪,改为放,同时花大智、李景嘉也被免官处分。

当击败唐军后,突厥越战越勇,对唐朝定州发起了进攻,同时煽动奚、契丹向唐朝营州发起了进攻。面对突厥的数次挑衅,高宗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再次派兵征讨东突厥,以维护大唐之国威。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十一月二十七日,高宗决定以曾经参与征讨西突厥的裴行俭为统帅,兵分三路,征讨东突厥。

◆中路军以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18万,这是征讨突厥的主力军

◆西路军由丰州都督程务挺率领,共6万大军

◆东路军由幽州都督李文谏率领,也是6万大军

三路大军,总共30万,全部由裴行俭节制,向突厥发起进攻。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当裴行俭率军到达朔州时,他对部下说道:“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意思是之前萧嗣业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粮草被突厥人劫掠,士兵挨饿受冻,最后导致了失败。这一次突厥人一定会故技重施,前来劫掠,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要说这裴行俭不愧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不仅会做官,打仗更是厉害,此次出征,他早已算好了突厥人的软肋。因此,他准备了三百辆粮草车,但这些车里面不仅有粮草,还藏有五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全部手持长刀、弓弩,从外面看的话,是看不出任何异常的,而且负责押运的这些粮草的都是些比较瘦弱的士兵。就这样,在裴行俭的策划下,唐军静待着敌军前来。果然,当看到唐军的运粮车时,突厥人早已按耐不住,前来劫粮,正好中了裴行俭的计谋。

当突厥人把这三百辆“粮车”乐呵呵劫去的时候,殊不知,危险已经在向他们靠近。当这三百辆“粮车”被突厥人拉着走了一段时间,到达了一处水草之地之地后,突厥人便解鞍下马,正准备休息的时候,车内的唐军乘此机会一跃而出,对着敌军发起了进攻。此时的突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唐军会以这样的方式对他们发起进攻,一时之间懵了,乘着这个间隙,唐军先是用强弩射杀了几百名突厥士兵后,便拿起长刀向还在发愣的突厥士兵冲了过去。当剩下的突厥人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因为他们的士兵已经被消灭了大半,看到如天神下凡般的唐军,他们早已经没有了抵抗之心,纷纷逃走。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突厥骑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有备而来的唐军会让他们顺利逃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来神机妙算的裴行俭早已经在突厥要逃跑的路线埋下了伏兵,就等着突厥残兵败将的到来。果然,正如裴行俭所料,剩下的突厥士兵朝着他所布好的口袋钻了进来。于是,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这支突厥士兵全军覆没。

这是裴行俭继当年参与征讨西突厥一战成名后,又一次在军中扬威。


转眼间,时间到了第二年三月份,北方的寒冷还未完全消退,但这并不妨碍唐军进攻东突厥的决心。这天,裴行俭率军到达单于府北,准备在这安营扎寨,休整军队。同时为了防止突厥骑兵偷袭,他命令士兵在营寨周围挖掘沟堑,黄昏时分,沟堑挖掘完毕,此时大多数士兵都舒了口气,心想总算可以歇息了。但是,晚些时候,裴行俭却说道:“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要立马撤退,转移至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这下轮到诸将士不解了,先不说之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好的壕沟,再说这时候大多数士兵已经休息了,这时候往高地上转移,这不是折腾人吗?于是,大多数将领都以“士卒已休息,不可再动”为由,希望裴行俭收回成命,但裴行俭不为所动,坚持移营。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当士兵全部转移完之后,不一会儿,突然狂风大作,暴雨来袭,再看之前他们待过的地方,早已经被水淹了丈深有余,若他们再晚一会儿,后果将不堪设想!到这时,所有人才明白了裴行俭的良苦用心,这简直就是神人啊!于是纷纷对裴行俭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这时有人问起裴行俭是如何知道此地会下雨的,但裴行俭却故作神秘地说:“从今以后,你们只需听从我的命令即可,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原本之前有些士兵对裴行俭的能力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经过这两件事之后,所有人都对裴行俭敬佩不已,唯命是从。

三月下旬,裴行俭大军行至黑山附近,而此地也是东突厥主力所在地。若不出啥意外的话,双方将在此地展开决战。

战争前夕,双方在兵力布置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唐军这方总共有三十万兵力,而突厥这方也不差,加上奚、契丹等国的军队,也有二十多万之多,所以唐军在兵力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这更是一场考验双方军事统帅能力之间的战争。但裴行俭自从征以来,曾无数次指挥唐军获得大胜,他的足智多谋,坚韧不拔,曾让他无数次转危为安,作为成为唐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他从没有让人失望过!同样,这次也不例外。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所以,双方始一交手,唐军就在裴行俭的指挥下,多次大败突厥军队,并且在一次战斗中将突厥酋长阿史德奉职生擒,其所率领的士兵看到主将被俘, 军心大乱,再也没有了恋战之心,纷纷仓皇而逃,裴行俭下令追击。

当唐军追至保狼山附近时,一部分突厥残部不走了,此刻他们才发现面对气势汹汹的唐朝大军,他们早已经没有了退路,就算逃到天涯海角又何妨,结果还是一样的。这时候,在突厥内部弥漫着失望的情绪,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当初为了共同利益聚集在一起,现在有难了,谁也顾不得上谁了,活命要紧。于是,这些部落决定乘机退出叛乱集团,并且杀死了新立的可汗泥熟匐,斩下其首级之后,全部投降唐朝,其余未投降的则退守到了保狼山,继续抵抗唐军。

正当裴行俭要指挥唐军继续清剿突厥剩余残部时,这时候高宗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前来召回裴行俭及其所率领的大军,原因是唐朝在西南地区受到吐蕃的威胁越来越大,吐蕃已经在西南地区接连攻陷了唐朝几座军事重镇。高宗压力甚大, 同时他又觉得消灭突厥指日可待,所以暂时不必在那里浪费兵力,于是便召回了裴行俭及其所部,暂时抵御吐蕃的进攻。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裴行俭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此次召回北征军队是高宗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因为他的这次错误决策,唐军错失了消灭东突厥最好的时机,给了突厥以喘息之机。而突厥借着唐朝军队班师回朝之际,迅速聚拢残余力量,将再次与唐朝展开对抗,后续将给唐朝带来无尽的麻烦,而这也是高宗所始料不及的……

文/秦皇唐宗

注:本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战争史》《新唐书》

相关推荐

  • 历史战争:东突厥起兵叛唐,大唐名将裴行俭临危受命,前往平叛

    裴行俭,引言唐王朝建立初期,曾经盛极一时的突东厥部族在唐王朝的重兵进攻之下,宣布投降唐朝。唐朝接受了东突厥的请降,并将其安置在北部边境,同时设立云中都护府防止突厥反叛!

    佳句赏析
  • 黑科技+特种兵;‘大帅真乃神人也’裴行俭略施小计便立于不败之地

    裴行俭,乱世三百年——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不论打架还是打仗,占便宜的永远是有心并且敢下死手的一方。此时唐军大营毫无准备,士兵们纷纷挤在火堆旁御寒,根本没有象样儿的防御。

    佳句赏析
  • 唐朝初期出将入相的名臣裴行俭生平

    裴行俭,元代戏曲作家白朴写有一出《裴少俊墙头马上》,讲得就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家里的事儿,可惜白朴脱不了酸文人的俗套,裴行俭又被塑造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反面角色,以封建礼教。

    佳句赏析
  • 论黄巢杀人800万的真实性 黄巢墓在哪里

    黄巢咏菊,广明元年,黄巢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在黄巢当上天子之后,他并没有使得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根本没有将百姓和天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非常满足自己所处的现状。

    诗词赏析
  • 黄镇山:黄巢咏菊

    黄巢菊花,唐王朝的掘墓人黄巢(845-884),黄帝121世孙、帝舜111世孙,笔者50世祖,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世代贩盐,世称黄六。善骑射,好任侠,粗通书传,擅诗。黄巢诗言志、行酬志,言行一致地圆梦壮烈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国之风骨,也是黄氏家族家之风范。

    诗词赏析
  • 黄巢:末日菊花别样黄

    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繁荣景象已经不复存在,苟延残喘了100多年,晚唐社会在各种势力的制衡下,呈现出死而不僵的局面。

    诗词赏析
  • 诗文知识:有反叛,更有血腥 ——黄巢两首菊花诗赏析

    黄巢的诗,有反叛,更有血腥——黄巢两首菊花诗赏析题菊花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待到秋来九月八,蕊寒香冷蝶难来。我花开后百花杀。他年我若为青帝,冲天香阵透长安,报与桃花一处开。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中,黄巢是既有文才、武艺也强的杰出人物。

    诗词赏析
  • 隋唐英雄之尉迟恭生平简介 玄武门事变尉迟敬德居功至伟

    蔚迟恭,尉迟恭字敬德,汉族,朔州鄯阳人,出生于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是隋唐演义中非常有名的英雄之一。尉迟恭作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文章阅读
  • 黄巢不但会咏菊花,竟还是杀人魔王?我反正是不大信

    黄巢菊花,作为土包子出身的起义军领袖,刘邦和朱元璋是最成功的,建立了统一的政权。而同样出身的李自成、洪秀全等人的命运却与他们截然不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诗词赏析
  • 落第才子写下一首咏菊诗,气势雄浑悲壮,暗示起义军必能取得胜利

    黄巢咏菊,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有花中隐士之称,它傲然凌霜,品性高洁,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古今文人墨客爱菊咏菊者,不胜其数。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