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自建国之初就战火不断,却一直给人太平盛世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大唐的战斗力太强了,一边四处打仗,一边还能保持高度繁荣,堪称奇迹般的存在。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大将李遮匐与吐蕃勾结在一起,经常骚扰大唐的安西都护府,李治打算发兵教训一下西突厥。
吏部侍郎裴行俭建议道:“吐蕃侵扰,刘审礼全军覆没,现在战事还未停歇,怎么可以再度出兵西方!现在波斯王已死,他的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应该派遣使者送他回国,路过西突厥时,见机行事袭击他们,可以不战而擒。”
李治虽然不太相信裴行俭说得这么轻松,但国家确实还在和吐蕃交战,无力出兵也是事实,不如让他一试。于是,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护送波斯王回国。
裴行俭先前曾担任西州长史,在西域一带颇有声望。此番再度经过西域,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纷纷夹道欢迎,裴行俭就地征召豪杰子弟一千余人作为随从。
为了麻痹西突厥,裴行俭声称现在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等到秋凉了再前进。阿史那都支侦察到这一情况后,果然不加以防备。
裴行俭从容不迫的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镇的酋长,对他们说道:“从前我在西州,打猎很开心,现在很想重温昔日的欢乐,有人愿意一起吗?”
胡人子弟听说是一起打猎,纷纷报名参加,很快聚集起一万余人。裴行俭佯装打猎,整装队伍,几天后便日夜兼程往西进发。
到距离阿史那都支只有十几里时,裴行俭先派阿史那都支的熟人去向他问安,装作闲来无事并非要袭击他的样子,然后又派使者急召他前来相见。
阿史那都支原先和李遮匐约定八月一起抗拒唐朝使者,如今唐朝使者忽然到达,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裴行俭当即将其擒获。
控制住阿史那都支后,裴行俭又用他的令箭召集各部的酋长,一起押送到碎叶城。接着,裴行俭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前往袭击李遮匐。
行军途中,恰巧俘获了阿史那都支从李遮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遮匐的使者。裴行俭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让他回去告诉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经被俘。于是,李遮匐选择投降。
就这样,裴行俭不费朝廷的一兵一卒,借助西域胡人的力量,兵不血刃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擒获,并送回长安受审。至于说那个所谓的波斯王,你就自行回去吧,恕不远送。
算起来,大唐和东、西突厥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数十年,却始终没能彻底解决他们。想当年,李靖和李勣讨伐突厥,都是在刀头上舔血,相比之下,裴行俭平定西突厥就跟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