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4 02:33:20
阅读:

在我国东边的海上,有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这个国家先后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印象最深刻应该就是从1931年起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入侵中国,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了15年时间才将其赶走。但是,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并不限于近代,而是由来已久了,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再到近代中国,日本一直贼心不死,始终对中国虎视眈眈、垂涎三尺!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时期沿海倭乱以及戚继光抗倭的事情。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戚继光雕塑)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倭乱发生的背景。在十五世纪后期,这时候的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权夺利,扩张势力范围,都争相与明朝通商。但是,这时候明朝的朝贡贸易是有限制的,没法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于是,这其中的一些人便组织起来,开始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

据《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

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时倭寇出没于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太仓卫指挥签事瓮德率官出海围剿,遇与海门之上帮,及其未阵,麾兵卫击之,斩获不可数计,生擒数百人,得其兵器海艘……

因此,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祸害早在明初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这时候的明朝国力强盛,而朱元璋又特别重视海防。所以,这时候的日本并未占到便宜,但其始终贼心不死,惦记着中国。随后,经过不断发展,倭寇实力逐渐在在嘉靖时期达到了顶峰,这时候的倭寇在嘉靖年间倾巢出动,在我国沿海地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对中国的沿海居民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我们再来看看书中对日本的介绍。

日本,古倭奴国,在东海中,围波而宅。自玄菟(tu)乐浪底于徐闻、东莞,所通中国处,无虑万余里。国君居山城,所统五幾、七道、三岛,为郡五百七十有三。然则依水附屿,大者不过中国一村落而已。

大概意思就是,日本原来是古代的倭奴国,居住在东海之中,总共有五百七十三个郡。但都是在岛上依水而建,最大的一个郡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村落。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却在明朝时期乃至以后,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及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日本因在古代被称之为“倭奴国”,所以对于这些入侵中国沿海地区的寇贼,人们又将他们成为“倭寇”。

以上就是明初对倭寇的记载以及倭寇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本篇主要讲述的是嘉靖时期倭寇的发展以及戚继光抗倭的事情。所以,我们重点来讲述嘉靖时期倭寇的发展状况。

倭寇的危害

嘉靖年间,由于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只知道修道炼丹。因此,国家的一切大事由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处理,严嵩当政期间,大肆贪污受贿,任人唯亲,导致朝政腐败,国家乌烟瘴气,政局一片混乱。因此,由于严嵩的倒行逆施,使倭寇有机可乘,对沿海地区的侵掠日益猖獗。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一群面目凶狠、发着野兽般叫声的倭寇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兵器入侵浙江沿海的黄岩、象山、定海等地。他们一路四处捕杀沿海的居民,抢夺当地居民的财物。倭寇经过的地方,百姓死伤无数,甚至连小孩也不放过,火烧房屋,残垣遍地,满目尽是烟火瓦砾,僵尸枕籍,惨不忍睹。最后,在经过一阵烧杀抢掠之后,这伙强盗扬长而去。

嘉靖三十二年四月,倭寇聚集精锐四百余人,入侵上海的南汇、川沙地区,在该地烧杀抢掠之后,扬长而去,而后有转战至嘉定、太仓一带,所过之处都残破地难以计数。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倭寇从太仓地区突围而出之后,掠夺民船入海,逃往江北。在逃走的过程中,将通州、海门各州县劫掠一空,并且洗劫了盐场。有的还跑到青州、徐州境内烧杀抢掠,消息传出后,朝廷大震。

就这样,倭寇之祸在嘉靖时期愈演愈烈,而当时的朝廷又内斗频繁,抗倭有功的俞大猷、朱纨等人先后被严嵩父子设计。朱纨死后,他生前所经营的浙闽防线被撤除,在俞大猷被陷害后,刚被俞大猷打消停的倭寇又卷土重来。自此以后,倭寇在沿海地区缺少掣肘,倭患在沿海地区愈演愈烈。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戚继光抗倭过程

这时候,朝廷急需一个人来挽回败局。于是,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当时在山东抗倭的戚继光身上,而戚继光也不负众望,在抗倭过程中表现极为亮眼,为保卫沿海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为祸一时的倭寇最终也在他的手里平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抵御倭寇,由于他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此,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道路。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祖籍山东。由于出身于将门家庭,而且打小就在沿海一带生存,亲眼见到了沿海居民被倭寇侵扰的惨状。因此,对于他来说,从小就熟悉倭寇的活动的规律,这也为其以后抗倭奠定了基础。

在他十七岁时,所写的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是表明了其对倭寇的痛恨以及自己抗倭的决心。而他以后的生涯中,始终也将这一理想贯穿在行动之中。

募兵抗倭

当戚继光来到浙江后,他发现此地明军的战斗力极差,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由各地调来的兵也缺乏训练,并且不习惯南方的生活,水土不服;更有甚者,士兵之间经常自相斗杀,骚扰百姓。戚继光看到这样一支军队,内心大为失望。于是,他给朝廷上书,请求招募军队,在经过三次上书之后,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

随后,戚继光来到了浙江义乌地区,在此地招募士兵。当招募的告示一发出去,立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很多人报名踊跃参加,原来义乌百姓也深受倭寇之害。因此,都想尽快将倭患平息,就这样,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戚继光挑选了当地三千名“身强体壮、乡野老实”之人,组成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在随后的抗倭过程中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倭寇闻风而逃,他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戚家军)

创造鸳鸯阵

在戚继光招募完士兵后,便立马将这支军队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而在训练过程中,戚继光又突发奇想,根据江南地区多水泽、道路崎岖,难以进行大型作战的地形特点,创造出了一种极其良好的作战阵法,这种阵法能够以集体互助战术为核心,各种长短兵器之间互相配合、天衣无缝,打起仗来机动、灵活,非常适合这一带的作战。它同样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阵法——鸳鸯阵。

最终,这支军队在经过戚继光三个月的训练之后,便投入了战斗之中。而由于这些士兵对倭寇的痛恨,所以,打起仗来也很勇敢,在随着戚继光的第一仗之中,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入侵台州。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台州危在旦夕。戚继光奉命前往剿寇,而随着被戚继光训练三个月的“戚家军”这次也终于能够大展身手了,在台州抗倭的过程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吃住,这些士兵打起仗来自然也就战斗力倍增。

就这样,戚继光带领的军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倭寇近五千余人,解救被俘虏的百姓六千余人,给予了台州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年夏天,倭寇又卷土重来,再次侵犯台州。戚继光带着他的军队全歼倭寇,浙江一带的倭患就此宣告平息。

史料记载:

戚继光率军大败倭寇于九龙山,倭寇又转掠台州,戚家军紧追不舍,“先后九战皆捷,俘虏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入闽作战

由于在浙江地区的英勇表现。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又被派往福建剿灭倭寇。戚继光到达福建后,一路挺进,所向披靡,先后捣毁了倭寇在福建的好几处巢穴,而后又乘势追击倭寇残余势力,在不到两个月一举清除倭寇在福建的势力,威名震动八方,再后来的作战中,倭寇只要听到戚继光的大名,无不战战兢兢,落荒而逃。由此,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在福建一带声名远扬,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称颂。

而关于福建抗倭的数据,《明史》记载:

戚继光入闽作战,“先击横屿贼”,大破其巢,斩首两千六百,乘胜南下追击之福清、兴化,“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旋师回浙江。

倭乱平息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经过戚家军先后的奋勇作战,全歼福建境内的倭寇。同时,又挥师南下广东,于这一年肃清广东境内的残余倭寇势力。至此,在沿海地区为祸数十余年的倭患在戚继光等广大将领以及沿海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倭患被彻底清除,沿海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保障,还了东南沿海地区一片安宁。

题外语:虽然明朝中期的倭患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这些“倭寇”中,正儿八经的倭寇不过占十分之二三,更多的人是一些沿海地区的无赖乘机流窜抢劫,更有甚者,与倭寇相勾结,共同损害自己同胞的利益,实在是比倭寇更为可恨,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一样。

“倭寇”一词从何而来?细说明朝倭寇的发展及戚继光抗倭全过程!

《完》

作者:王不二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明朝史话》《明史新编》《明史纪事本末卷五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