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汉德克被媒体问及诺奖争议。
他非常生气地回答:
“我站在花园门前,现场有50名记者,所有人都像你一样问我,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他读了我写的东西,他知道我写了什么,只是问世界如何反应。
……
反应、反应、反应,我是一个作家。
……
我是一个作家,我来自托尔斯泰,我来自荷马,我来自塞万提斯。让我静一静,别再问我这样的问题了。”
我也没有读过汉德克,所以无法对这段内容发表看法。
但当我看到这段视频时,正在构思今天这篇关于鲁迅先生的稿子——我反复修改大纲、多次重新确定主题、无数次修改标题重新调整书目。
我知道,如果希望这篇文章被更广泛的传播,或许调侃“这不是我说的——鲁迅”是更好的选择;或许白描一个“匕首投枪”,让看客燃烧、气愤——管他为什么燃烧,又为什么气愤——是更好的选择;或许找一些风流野史,一些不为人知,一些趣闻逸事,正-反-正的写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匠是更更好的选择。
但我不能够。
汉德克先生是一个依旧有产出可能的、充满争议的作家。
他在意的,是来问他问题的人有没有读过他。他自陈:我来自托尔斯泰,来自荷马,来自塞万提斯。像一个面对风车的倔强骑士,逆着气流对顺风而来的记者不假辞色。
而已经离世八十三年的鲁迅先生早已无法自白。
在中文世界,他更广为人知、更誉满天下,同时也更脸谱化和标签化。
在一个不再需要匕首和投枪的时代,他渐渐成为一个象征,一个少有人真正去攀登的高塔,以及一个形容词——敢于直言就是“当代鲁迅”,犀利文字就是“非常鲁迅”。
很多人背的最熟的鲁迅文字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对鲁迅最深的印象是“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能够熟练使用“阿Q精神”和“人血馒头”等词,隔一段时间还要在微博转一下“鲁迅一针见血的文字!谁都中枪了”,却连一本薄薄的《野草》都没有读完。
他在调侃中成为标签,在互联网环境下以“金句式传播”被送上高台。
年轻人都知道他和他的刀枪,都知道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可看着那些摘抄出来的片段,看着那些歌颂成就的空话套话,我们更明白,他已经成为丰碑——
那是所有人都要仰着头看,但只能看到上面写着“主要著作”和“主要成就”的,坟墓旁的一块,已经被垒砌了太高的石头。
知乎有很多关于鲁迅的问题,其中关注者最多的几个问题分别是: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鲁迅的文字有多一针见血?”
“鲁迅的文章真的有那么那么好吗?”
为什么这么高?有多一针见血?真的那么好吗?
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方向更多是文学角度。
很多年轻人对鲁迅的时代已经没有概念,对很多人来说鲁迅就只是一个词汇,“斗士”离开了当时的环境,和任何“愤青”都没有差别。所以他们怀疑,他们质问。
而这些质疑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他本人已经离世近一个世纪,但他笔下的那些人却一个又一个活的好好的。
应该被看到的是,在“斗士”标签背后的,是一个思维敏锐、判断精准的文学家。
正如余华所说:
(我)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我曾经谱写成歌曲的《狂人日记》,可是我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
另外一些没有才华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这些作家费力写下了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我相信很多人对鲁迅的认识都有三个阶段。
先是一个遥远的,高大的形象。身边时不时还有人在指着那个形象说,看,伟人,斗士,丰碑。
然后走近了,看到他的小说、杂文,看到他和朋友的书信,看到他翻译的作品,哦,这也是一个凡人,金句频出,思维敏锐,写字很厉害的凡人。
最后走到他身边,那些文字里的细节,时代里的褶皱都一一展开——他站在哪里,那里发生过什么?他说了什么话,这些话惊醒了谁?他要走去何处,那里应该是什么样子?他笔下有什么样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当时的中国人”群像,还是去掉“当时的”这个状语,依旧成立?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小图按照上面三个阶段为大家挑选了鲁迅先生及相关著作。
从《鲁迅全集》到《鲁迅传》,再到研究学者关于鲁迅的论著,力图为书友们打开一扇门。
1. 鲁迅全集(全20册)
作者:鲁迅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箱装全20册,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作序推荐。
选编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的重要作品,按写作日期和发表日期的先后为序,依据鲁迅著作手稿、冣初发表的报刊、初版本、通行本汇校而成,并配以多幅与鲁迅相关的珍贵历史图片,从而能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鲁迅作品。
2. 鲁迅文集(全6册)
作者:鲁迅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完整收录鲁迅3部小说集、1部散文诗集、1部散文集、3部学术著作,选录16部杂文集、2部序跋集、书信、日记,并在书末编有《鲁迅年谱》。
全篇加以精心编排、校注,注释精到,部分疑难字词还有注音,且书信、日记、年谱外的各个部分,均在篇章后写有“简要说明”,全面呈现鲁迅的文学艺术成就。
3. 鲁迅读书(共3册)
作者:鲁迅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鲁迅著作3册
《鲁迅读书》——收录了鲁迅对中外名著的评价,或谈版本,或做考证,或说内容,或说历史作用,或讲艺术特色,每部著作均附题解,以介绍作品详情,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图书及鲁迅的观点。
《鲁迅杂文精编》、《鲁迅散文全编》——鲁迅博物馆专家金隐铭选编插图本。
前者收入鲁迅(1881-1936)的杂文232篇,内容顾及了鲁迅生平活动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鲁迅经历的历次重要论争。
后者收入了鲁迅生前编定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同时又从鲁迅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附录鲁迅对《朝花夕拾》、《野草》和对散文的论述。
两册文中皆配以名画家裘沙夫妇的插图,文学性与可读性兼顾。
4. 鲁迅译童话集精装两种
作者:高尔基等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鲁迅竟然翻译过童话?难得一见的经典,鲁迅译童话集精装两种:
《俄罗斯的童话》
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著,本文集还收录了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集《坏孩子和别的奇闻》以及妙伦的《小彼得》,读者可从中领略到大自然内在的美质和秘密并了解俄罗斯国民性的众生相。
《小约翰》
以儿童似的简单语言、童话手法,揭示了理想、价值与责任等人生主题。这些书是鲁迅先生推崇一生的“成人的童话”,译介到中国后,教育了不止一代的读者。
5. 海上述林(精装全2册)
作者:高尔基等 著;
瞿秋白 译;鲁迅 编印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版复刻!鲁迅为纪念瞿秋白亲手编印的瞿氏译作《海上述林》精装全2册。
皮革镶书脊,书名烫金,书口刷金,精致考究,以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的版本为底本,原大、原版式、原封面影印复现而成。
全书上下两卷,上卷系文艺论文,下卷包含诗歌、小说、戏剧等。鲁迅尽全力将瞿秋白的译文收齐,还千方百计搜寻毕斯凯莱夫、巴尔多、台尼等美术名家的原作插图,对部分译著名词作了注解,直到病逝前一个月才全部完成编校工作。
这部书见证着鲁迅与瞿秋白的友情,也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
6. 萧军书信注释文学(共2部)
作者:萧军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收入鲁迅先生1934-1936年写给萧军和萧红的53封手稿书简。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收入萧红1936-1937年写给萧军的42封手稿书简。
两书以原信影印和排印注释的形式呈现,萧军将这些书信按时间排序,加以适当注释,其中既包含他对当时历史背景的解说,更有个人心态的追忆。
内容丰富、论述客观,极具现代文学史料和人文阅读欣赏价值,更为读者研究鲁迅、萧红、萧军提供了一手材料。
7. 鲁迅传+朱安传
作者:许寿裳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鲁迅传》
许寿裳回忆挚友鲁迅先生的作品集,民国原作排印,未经删节经典版,完整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在鲁迅传记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完整传记,作者实地勘查采访,钩沉相关史料,搜集各方面人士的回忆,追溯了朱安69年的人生轨迹,生前孤独,身后寂寥,风云激荡的历史交汇处,一代知识分子背后传统女性的命运写真。
8. 鲁迅画传
作者:李文儒 著;鲁迅博物馆 供图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箱装全20册,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作序推荐。
选编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的重要作品,按写作日期和发表日期的先后为序,依据鲁迅著作手稿、冣初发表的报刊、初版本、通行本汇校而成,并配以多幅与鲁迅相关的珍贵历史图片,从而能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鲁迅作品。
9. 十年论鲁迅:鲁迅研究论文选(全两册)
作者:王彬彬 王晴飞 主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广泛收录了2000~2010年间,关于鲁迅思想、作品、古籍整理、翻译以及史料研究等各个方面关于鲁迅研究的重要论文,具体包括陈平原考察“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刘丽华解释“二周兄弟失和”、丸山升介绍“日本的鲁迅研究”、李新宇阐释“胡风案中的鲁迅”、张箭飞“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等。
所选论文一律以原文发表期刊为据,不做改动,资料翔实、论点独到,是广大鲁迅著作爱好者和鲁迅研究工作者了解和研究鲁迅有益的参考。
10. 中国鲁迅学通史(全六册)
作者:张梦阳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库”第二辑之《中国鲁迅学通史》全六册,曾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共分上卷、下卷、索引卷。
上卷:主要界定鲁迅学和鲁迅学史的概念和内涵,阐明研究鲁迅学史的意义以及本书的框架与要义;从宏观上描述作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下卷:从微观上透视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
索引卷:中国内地鲁迅学论著资料的要目索引。
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学术论著,对于整个20世纪鲁迅研究的全部历史和种种相关的研究论著,都作出了详细的叙述、精辟的剖析与确当的评价。
最后,小图并不反对“调侃伟人”和“碎片传播”,也没有不满他身上的“斗士”标签,更不是在要求每一个人都把鲁迅的所有作品读完。
而是在鲁迅先生忌日八十三周年的今天,希望这些解构和娱乐化带来的是真正愿意阅读他的人,希望这些关于他的调侃和标签,都不要覆盖在他本人的思想、他发出过的呐喊和他并不广为人知的文学天赋上。
越来越少的人真的认识鲁迅。
而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遗憾的事情。
END
主编丨木月
文案编辑丨虫子
美术编辑 | 虫子
图片来源 | 中图网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