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出在北宋灭亡之际,或许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年代赋予了他更深的爱国情怀,使他的一生都在为之奋斗。
生于国破家亡之时,青壮年间成功步入仕途。然而,时代却没有造就英雄,统治者软弱无能,空留壮士一腔热血归田园,只得感慨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然而,身处乱世,身不由己,一次次谏言挥师北伐,一次次被拒,最终无奈只得归隐田园,感怀世事。
终其一生,陆游都在等,等沉迷于安逸的人醒来,等挥师北伐的号令,等疆土统一的喜讯。
然而,时至公元1210年元月即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诗人陆游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一病不起之时,依然没能等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弥留之际,陆游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知道我死了以后,世间的一切都不在于我相关。但这一身中我最大的遗憾最让我心痛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经典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示儿》这首诗词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传达的情感执着而深沉、热烈而真挚。写于诗词年迈病危之际,相当于遗嘱的存在。
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即将离去,世间其他事并无遗憾,只有未见祖国统一这一件事无比遗憾,日后有一天山河统一了,别忘了家祭的时候告诉我,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陆游的这首《示儿》作为一首绝笔诗,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我国诗词历史长河中极为少有,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忠心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知道,元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了无牵挂了。它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不为生死所恋。
“但悲不见九州同”写出了诗人悲伤的心境,诗人向儿子交代了他自己一生至死也无法释怀的事情,就是没有看到九州统一。
结合第一句中“元知万事空”,明明知道人死去以后,一切都不在与自己相关,即便如此,自己还是放心不下山河破碎这件事。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了诗人对将来收复失地的信心,以及诗人对收复失地热切的期盼。此时此刻,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整首诗也因为这一句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也使得这首诗虽然是一首绝笔诗,但是却没有大悲的感情,诗歌情感大气慷慨。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在此发生反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再一次表达的诗人对收复失地的信心和你自己悲壮的心愿,更加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