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7期:陆游的侠骨与柔肠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宦海浮沉,仕途坎坷。于是,他将满腔报国热情寄寓于诗中。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凡,尤以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一生著述极丰,写下了近万首诗篇,且题材丰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状况。
他的诗中既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情壮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自然哲思,也有"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的凄楚哀婉。
他的诗作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又兼具浪漫主义色彩,既豪迈壮阔,又清新婉丽,在众多诗家中独占魁首,正如赵蕃所言"一代文翰主,百年风月怀"。
陆游出身于仕宦之家,他的祖父辈们均历任朝廷大员,父亲陆宰,官拜直秘阁朝请大夫,以喜好藏书闻名,陆游从小得以博览群书,"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便是他用功读书时的自况。他出生的第二年,正逢靖康之乱,随着金兵南侵,宋室南渡,陆游也随父亲南归。
他二十九岁时参加科考,因为名列丞相秦桧的孙子之前,为当局所忌,因此未能出仕。
直到秦桧去世,宋孝宗即位后,他才开始赐进士出身,后来在官场上几经沉浮,直到八十岁才官场上退下来,八十五岁时去世,可算是文学史上最高寿的诗人了。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也是后人常常谈及的话题。陆唐二人原本是天造地设,情投意合的一对佳偶,却由于陆母的坚决反对而被迫分手,此中苦处,让人嘘唏不已。
关于陆母拆散他们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陆游的"姑恶"诗中提到的:"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所志竟蹉跎,薄命来怨言。"说是唐琬一直未能生孕而被陆母所嫌弃;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提出另一种说法:"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
二亲恐其惰于学业,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说是陆游父母认为他和唐琬相恋,耽于儿女私情,影响学业,因此要求他休掉唐琬。
不管何种原因,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都已酿成。
陆游现存的诗歌有九千三百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些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爱国为主题,诗的风格大都豪迈雄浑,沉郁凝重,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书愤》、《关山月》、《示儿》皆是此中的代表佳作。
另一类则以描绘生活和自然为主,诗风细腻闲适,清新婉丽,《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都是此类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也提到:"放翁的诗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悲愤激昂,为国报仇雪耻,恢复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是细腻闲适,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
《临安春雨初霁》即是他描绘生活中的佳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当时六十二岁的陆游奉诏入京,眼见春色盎然,内心却是一片萧索。
此时的陆游历经仕途困顿,半世浮尘,深感世事的凉薄和无奈。全诗虽然写春,却不见春天的欢欣,有的只是英雄失路的惆怅和感慨。在春景之中,别有一番愁绪。全诗工整清俊,笔调清丽,一反陆游以往诗中慷慨激昂的风格,正是他在困顿失意时心境的自况之作。
诗的首联即点出诗人对凉薄世事和仕宦生涯的厌倦,又明知故问地说"谁令骑马客京华?",可看出他对人情世事的透彻理解,以及再次来京的自悔,此次客居京华,已然没有了当初的豪情万丈,有的只是壮志难酬,仕途失意的感慨,全诗哀情的基调奠定于此。
颔联"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写尽了江南雨夜春景的优美动人,黄裳先生因此盛赞道:"江南春的神魄被这14个字描绘尽了。"这两句化用诗人陈与义"杏花消息雨声中"的诗句,将江南春景的幽静渲染得淋漓尽致,但面对这样的佳景,他一夜未眠,坐听春雨,清晨又听到深巷中的卖花声,内心的苦闷可以得知。
颈联中诗人"闲作草"、"细分茶",一反以往铁马金戈,忧国忧民的形象,看似安然闲适,却道出他不受重用的无奈心情,只能在草书和分茶的娱乐中消磨大好春光。"闲"字和"戏"字也恰如其分地点出诗人闲居时百无聊赖的心情,和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心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则和首联相呼应,陆游轻叹风尘吹素衣,反用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说法,劝素衣莫叹,因为清明将近,很快便可以回家,所以不必担心"京华风尘起",不由得让人感慨"素衣莫让风尘染,一生清明心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