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坤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宋人叶绍翁曾说,陆游母亲唐氏于临产前梦见了秦观(字少游),于是取名为“游”,字“务观”。此为传说,其实,应出自《列子》“务外游不如务内观”。
史书上说陆游“年十二能诗文”,他的老师是曾几,属于“江西诗派”。宋元时代的诗人,论诗作诗都以律诗为主,他们崇拜杜甫的诗律,把杜甫奉为唐律之祖。苏东坡、黄庭坚学杜甫、韩愈,诗风一变。尤其是黄庭坚,以他的盘空硬语,开创了江西诗派,称霸于北宋诗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与“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都是黄庭坚的千古名句。
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但最早公开赞颂学习杜甫的就是黄庭坚。黄庭坚认为杜甫的诗“无一字无来处”,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但是“读书少”的人就觉得全是古典成语,步步艰难。陆游虽拜曾几为师,但是诗格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他的朋友指出他“不嗣江西”,反而是一般宋人尊而不亲的李白是他七言古诗的楷模。陆游留下来的诗词有九千多首,是我国现存诗篇最多的诗人,他与杨万里、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宋“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出生后两年,即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
陆游出身官宦人家,王安石曾经讲学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陆游的祖父陆佃“往受教,以为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安石一日”, 因为父祖皆为官,陆游“荫补登仕郎”,在1153年进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即“锁厅考试”,名列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同场考试,位居陆游之后。秦桧大怒,“至罪主司”。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又将陆游名列前茅,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陆游欲入官场,却得罪了当朝最炙手可热的权相,其宦途起步艰难,可想而知。直至1158年,秦桧病死,陆游才得以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陆游与表妹唐婉,两人本是恩爱夫妻,但后来在母亲的干预下被迫离婚。至于原因,刘克庄说“二亲督教甚严,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也就是说陆游父母担心其对儿女之情的眷恋影响对陆游对“功业”的追求。陆游被迫尊母命休妻再娶,唐婉改嫁。(强势的老人,让我想到海瑞的母亲)。十年后二人在沈园重逢,曾经深爱的人四目相对,痛断肝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深爱的你成了前妻…….
他们各自写下《钗头凤》,“错,错,错!莫,莫,莫!”与“瞒,瞒,瞒!难,难,难!”令人心碎。
唐婉于当年秋天病故。
陆游七十五岁的时候,写了《沈园》诗: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二十岁就写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立下了报国大志。
1162年,宋孝宗任用张浚,准备北伐。陆游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积极支持北伐。1163年,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大败,主力十三万人全军覆没。张浚罢官,陆游被削职还乡。
1170年,陆游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通判,后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参赞军务,入蜀之时,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代都以为,杜甫、黄庭坚入蜀以后,诗歌都登峰造极,取得极大成就。至于“骑驴”,李白在华阴县骑驴,杜甫曾自承“骑驴三十载”,唐以后流传他们的骑驴图。另外,贾岛骑驴赋诗,唐昭宗时的宰相郑綮曾言“诗思在驴子上”,使得驴子成了诗人的专有坐骑。所以,陆游骑驴入蜀途中,自问究竟是不是诗人。
1175年,陆游回成都任参议官,范成大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也来到成都,旧友异地相逢,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事业均受挫折,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此被认为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讽为“颓放”,第二年,陆游被罢去知嘉州的职位,陆游索性自号“放翁”。
陆游六十一岁时,想起少年时要恢复中原,顿时“气涌如山”,写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志在恢复中原,从无用武之地,一生壮志难酬,这首诗应是对诸葛亮深情致意。他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被认为是古今对诸葛亮的最高评价。
个人认为,宋诗与唐诗最大的不同,是宋诗更富有哲理,如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陆游的诗,除了报国雪耻恢复河山,也有闲适细腻、含有哲理的诗。(《红楼梦》中香菱初学诗就喜欢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但这一句被林黛玉认为“浅近”。其实,这应该是曹雪芹看不上宋诗,就连唐人李商隐也只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能入雪芹之眼) 。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此类诗的代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前人也曾描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但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至今传唱。据说,这是陆游少年时所做,受到宋高宗赏识,实际上陆游做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了。宋高宗是在称赏注里引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的“杏花消息雨声中”,传说就将两件都讲杏花的诗和事混淆起来。另外,陆游的朋友王季夷《夜行船》词说:“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意境相同。
1203年,韩侂胄当权,为了提高自身的威望,他打算起用一批负有时誉的人物,北伐金国,建功立业。历史上,桓温北伐,第一次驻兵灞上,第二次收复洛阳,却于第三次北伐时在枋头落败,篡位之谋功亏一篑;刘裕北伐,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功成名就,卒移晋鼎。
这年夏天,韩侂胄起用曾经被自己大力排斥过的辛弃疾为浙江东路安抚使。第二年春天,陆游特地写了《送辛幼安殿撰造朝》送给辛弃疾,把他和管仲、萧何相比,希望他对受排挤、不得志的过往不必介怀,而要勇往直前,担当起克复中原的大业: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
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
……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
辛弃疾在接到起用的诏命之后,表示“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风采凛然,单车就道”。
韩侂胄取得社会舆论对北伐的支持,遂将北伐看得易如反掌,故不再任用辛弃疾等人,以“好色贪财”将刚任镇江知府的辛弃疾罢免。1206年,韩侂胄任命京洛招抚使郭倪总领北伐,出奇兵攻陷金国边境重镇泗州(今江苏盱眙北)。韩侂胄大喜,由宋宁宗昭告全国,誓师北伐,郭倪向以诸葛亮自居,打算“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建立不世奇功。出发前,他告诉管理后勤的官员:“木牛流马,则以烦公。”一派羽扇纶巾的潇洒。
宋军分四路北伐,大败。金国分九路渡过淮河追击,连陷十余州,直至真州(今江苏仪征),扬言渡江。郭倪大军崩溃,不仅泫然泪下,“对客泣数行”,被称为“此带汁诸葛亮也”。
1207年八月,辛弃疾赍志以没。陆游《寄赵昌甫》:
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以归荒墟。
陆游晚年,为韩侂胄撰写《南园阅古泉记》,被当时的舆论讥讽。朱熹曾说:“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史书说朱熹“盖有先见之明焉” ,是指宋北伐失败,急于求和,金国要求必须先交出祸首。宋宁宗的皇后布下罗网,在韩侂胄入朝时将他杀掉,把人头送往金国首都中都(今北京),悬挂街头。曾经被韩侂胄严厉打击,一度列为“伪学”的道学家,纷纷返回京城。他们对陆游提出了道德上的指控,认为他依附韩侂胄,晚节不保。
陆游岂是依附权贵之人?只因北伐恢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梦想,宋国苟安江南数十年,陆游已是八十岁的老翁,垂垂老矣,在此刻才见到一丝曙光,所以陆游才不避清议,与韩侂胄合作。至于道学家,“平日袖手谈心性,临了一死报君王”,又有何用?他们所喜欢的人物,比如参与刺杀韩侂胄的史弥远和被宋国立大学的大学生歌颂为“师相”的贾似道,后世评论如何?
韩侂胄北伐失败,同一年(1206),金国藩属蒙古各部落,在斡难河集会,推选孛儿只斤部落酋长铁木真为大可汗,是为“成吉思汗”。
1210年,陆游八十五岁的绝笔《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钱钟书先生评论说“这首悲壮的绝句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
我想,陆游合上双眼的时候,看见的应该是唐婉温柔的笑容吧?
陆游死后二十四年,宋背弃与金国的盟约,与蒙古合盟两路灭金,刘克庄《端嘉杂诗》第四首: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赍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陆游死后六十六年,元灭宋。林景熙《书陆放翁书卷后》: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佛经说人生有七种苦难: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陆游的一生充满了“求不得”:欲与唐婉“白首不相离”而被迫休妻;休妻以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却得罪了秦桧;志在恢复河山而平生壮志百无一酬;死前仍愿北定中原,但……
九州同而宋亡。
陆游,你的五世孙家祭的时候如何告诉你?
(上述陆游诗作的评述多出自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
作者李坤老师的新书《历史的现场》,当当、京东、淘宝均有售!首印只3000册,限量版)
责编:五月薇语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