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21 16:41:55
阅读:

思乡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题,早在汉代《古诗十九首》就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从小受到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熏陶。他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那么鲁迅先生也应该和许多文人一样,对自己的故乡绍兴怀有深厚的感情。

实际上,他18岁离家上学,后来回乡教书两年,还有一次回家变卖祖产,此外几乎终生没有再踏足故乡一步。他在晚年,定居上海,按理说即使不回故乡安度余生,也可以常回家看看的,但是他没有。有人问起他的家乡,他也只说浙江。那么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呢?这一切源于鲁迅对故乡又爱又恨的多重复杂情感。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首先,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中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小说虚构了一个"我过去的故事"。当年被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农村社会所挤压,"我不得不离本乡、逃异地,到现代都市寻求别样的出路。二十年过去,依然在为生活而辛苦辗转,却失去了精神的家园。此番归来正是为了寻梦。结果"我"由失望而绝望,再度远走。"从而完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鲁迅对故乡失望的同时又有着眷恋,这种情感在他的小说中有所体现。他的小说《在酒楼上》里"我"有一段自白,特别引人注目:"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这里表现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无家可归的悬浮感,无可附着的漂泊感。在这个小说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对于故乡的绝望与苍凉,这也隐隐透露出鲁迅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的原因。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鲁迅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和很多事情有关。首先与他的爱情婚姻有关。朱安是鲁迅的妻子,也是绍兴人。她和鲁迅的婚姻是鲁迅的母亲包办的。众所周知,鲁迅的这一段婚姻是失败痛苦的,他们形同路人,有名无实。后来,鲁迅有自己喜欢的爱人——许广平,许广平是他第一次尝试自由恋爱的果实。晚年不回故乡,避免了一些闲言碎语的攻击,可能出于对爱人的保护。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其次,鲁迅晚年不回故乡,可能和祖父逝世后绍兴老家族人的冷酷和势力有关。鲁迅的处境可能很多人都有过,故乡并不完全是温柔的,相反,它常常很凌厉。他的祖父周介孚是前清进士,做过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等等,后来被卷进一场科场行贿案,判了斩监侯,虽然没有真的行刑,却让周家家道就此中落。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初,绍兴老屋由新台门六房联合出卖,鲁迅接母亲、朱安和周建人一家北上。年初的时候,他在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及此事:"明年,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而近来与绍兴之感情亦日恶,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鲁迅全集》第十一卷,第三百五十八页)变卖绍兴老屋是因为"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这里面很可能与族人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鲁迅的本家亲戚,因在鲁迅家庭的变故后,变得冷酷和势利起来,这不禁让鲁迅对家乡人产生一种感情上的憎恶。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因为生活变故带来的心理落差、经济压力,更是精神上的压抑,熟人甚至族人的轻蔑对他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鲁迅对家乡和家乡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其中不乏一种憎恶。这里面除了对绍兴师爷、刀笔吏这种名声的厌恶之外还有痛苦的少年经历给他造成的巨大阴影。鲁迅在绍兴期间,故乡的生活固然曾给予他很多温煦和欢乐,但是那里的大家族生活,也带给他太多一辈子都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家庭败落后所饱尝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一直折磨着鲁迅的身心。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再次,鲁迅晚年不回故乡,可能出于对故乡和家人的保护。

鲁迅忧国忧民,用文字之笔强烈地抨击妖魔鬼怪,触碰了很多人的利益。鲁迅估计也想到了这个,所以在晚年时选择保护家人,保护故乡的亲人朋友,选择不回故乡,甚至是选择不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绍兴人。

最后,鲁迅晚年不回故乡,可能和兄弟失和有关。鲁迅的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二人分别娶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羽太芳子姐妹,并各生育三个儿女。可是,一九二三年七月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手足情断。绍兴不是鲁迅一个人的家乡,与三兄弟及其妻子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到绍兴,自然无法回避相关的话题,而这些涉及个人隐私,都是鲁迅对家乡亲友不愿提及的,不如避而不回,把绍兴留在记忆深处。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鲁迅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不代表他对故乡没有感情。只是这种感情,比较复杂。可以说,归纳起来就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但是现实中的人和事却又有点深恶痛绝。从这一点上看,不管他对故乡的主观情感多么复杂,实际最影响他一生的地方,还是他的故乡绍兴。鲁迅诞生在绍兴,也成长在绍兴。他在绍兴,是生活到了成年才去外地的。他小时的亲人、老师、玩伴,还有故乡的风物,读过的书籍,如影随形伴随了他一生。我们看他的那些文章,从《故乡》,到《呐喊.自序》,到《朝花夕拾》,也可以发现他其实无一日或忘绍兴。素有水乡名城之称的绍兴,它的乌篷船,它的绍兴酒,它的百草园、它的三味书屋,鲁镇的街景、外婆家的桥、江南的集镇、村庄好玩的农舍、子虚乌有的酒店、可爱的闰土的毡帽、地方风情的社戏等等,无限风情都在鲁迅笔下。从这些地方我们大概也可以看出,鲁迅对故乡绍兴的喜欢及挂念。

综上,对于晚年的鲁迅而言,其实也和我们很多人的情感并无二致,故乡梦影,永留心间。晚年不回故乡,正由于对故乡爱恨交加的多重复杂情感。

相关推荐

  • 鲁迅为什么晚年不回故乡,甚至不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

    鲁迅的简介,思乡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题,早在汉代《古诗十九首》就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

    佳句赏析
  • 浅谈鲁迅之诗

    鲁迅的诗,因为鲁迅一直写文章批评当时北洋政府,被免职通缉,并且还要受到国民党的特务威胁和迫害,在这种情况下,鲁迅的处境十分的险恶。

    佳句赏析
  • 鲁迅的故事:关于鲁迅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鲁迅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佳句赏析
  • 鲁迅的成长之路

    鲁迅的资料,珍贵的记忆之花 ——对《朝花夕拾》的整体把握和思考我们在理解单篇文章的基础上再带领大家从几个话题入手,对这本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集中探讨三个话题:一、鲁迅的成长之路二、鲁迅笔下的人物三、鲁迅的教育观念鲁迅的成长之路我们从《朝花夕拾》的多篇文章中都能勾勒出一条鲁迅的成长之路。

    佳句赏析
  • 鲁迅的教育观念

    鲁迅先生,鲁迅的教育观念儿童在草地上放风筝《朝花夕拾》蕴含着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主张应该生动活泼,而不是枯燥刻板,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他童年生活的乐园,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学习中的乐趣,有很多植物和动物。

    佳句赏析
  • 鲁迅先生:知错就改,大师风范!

    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知错就改,大师风范!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后记中写道:“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子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

    佳句赏析
  • 鲁迅诞辰138年生平文集联句

    鲁迅文集,2019.9.

    佳句赏析
  • 雨雪霏霏,绍兴夜忆

    雨雪霏霏,昨夜雨雪霏霏,在绍兴郊外随意走进路边一家还有客人的店晚餐。老板娘带着看菜点菜,朋友惊叹为何菜要现选没有菜单,老板娘很干脆地说:“我的菜比有菜谱还好呢”。

    美文欣赏
  • 董元奔|周秦两汉诗歌中的“所谓伊人”乃道也,理也,善也

    所谓伊人,原创文/董元奔(所谓伊人)现代小说中少不了美女,似乎没有美女的小说就没有看点。在周秦两汉诗歌中,“伊人”(或佳人、美人)作为一个意象,也是时常出现的,不过,“所谓伊人”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美女,她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或者表达求道的愿望,或者表达求理的愿望,或者表达求善的愿望。

    文章阅读
  • 浅谈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功过是非

    宋高宗赵构,金国南下灭掉北宋俘虏徽钦二帝北去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政权延续大宋国祚。赵构这个皇帝史学家对他争议很大,普遍认为他是个昏庸之君,尤其是他和秦桧勾结杀害岳飞,更是落下了千古骂名。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