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教育观念
《朝花夕拾》蕴含着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
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主张应该生动活泼,而不是枯燥刻板,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他童年生活的乐园,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学习中的乐趣,有很多植物和动物。它们在这里都是自然而又快乐的生长着,而我在与动植物接触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私塾里学习不到的知识。
鲁迅在百草园也有很多和伙伴玩耍的乐趣,比如说和闰土一起来捉鸟。自然生长的环境给了我很多的快乐,但是随着我年龄的长大被送到全城最为严厉的书塾里去让我非常的懊恼。
但我们可以发现鲁迅对于书塾的记忆也停留在很多的快乐上,比如说鲁迅会关注到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花园。我们可以去后面的小花园游戏,鲁迅会关注到先生很有学问但对于我们并不是真的非常严厉。鲁迅先生还会关注到先生的笑和对于文章的陶醉。
鲁迅还记录了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时候,还是充分发展了爱画画的业余爱好。可见鲁迅对于三味书屋以及他的启蒙先生并没有太多反感的情绪,因为他在这里仍然能获得很多学习的乐趣。可见在鲁迅的心目中好的教育就应该生动活泼充满乐趣。
与此相对的就是鲁迅在五猖会中的记录,爸爸在我兴致最为高涨的时候,突然让我背《鉴略》。我以及全家人这时候满心欢喜满心希望的就是去参加迎春庙会。爸爸的这句话就如同从小鲁迅头上浇了一盆冷水。鲁迅在紧张又失望的情绪中终于背完了全篇。小鲁迅对于背的内容完全无从知晓,而对于要参加迎神庙会的乐趣也统统都丧失了,这种痛苦还始终跟随着我让我印象深刻。
鲁迅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极为反感,他认为这是压抑了儿童的天性和百草园三味书屋里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的儿童教育的观念就表达得更加清晰了,作者认为有的时候封建的教育不是正面的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反而从反面压抑了儿童向善向美的天性,让儿童对于一些道德规范产生了反感,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所以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就说自己原本是要做一个孝子,但是在看了一些故事之对于自己成为孝子这件事产生了恐惧和绝望。他最反感的就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因为这两件事都违背了人的伦常天性,让人心生厌恶和反感。
可见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最终提倡的应该是顺应儿童的天性,顺应人成长的规律,而不应该是违背和压抑人的天性的。
我们通过这几篇文章可以看到鲁迅的儿童教育的观念。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儿童教育的观念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的社会也非常合理和正确。我们应该提倡和不断反思,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依然存在着违背儿童天性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所以鲁迅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的分享希望只是一个引子,希望大家在阅读时,始终要将《朝花夕拾》视为整本书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篇章,这样我们才能对鲁迅的思想和其中传达出的观念有一个准确和深入的认识,也欢迎大家来何我分享自己在阅读《朝花夕拾》中那些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