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速成(一)
中华诗词是我们华民族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华诗词念起来好听品起来有味,用起来高雅。很少的文字能表达无尽的思想感情,它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式。许多人都想学会它,但它复杂的格律形式又令人生畏。这里介绍一些便捷的学习途径,学会格律,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诗词格律包括:字数的多少,语音的平仄,节奏的起伏,韵域的宽窄。
1、字数的多少,指的是每句是多少字,每首多少句,一看就明白。
2、语音的平仄是格律的核心。诗和词,都有声律定式,句子里每个字的平仄声都是有规定的。我们知道,一个字分四声。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分一二三四声。按古时分,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按现代分,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我们可以先按现代四声分平仄,然后对照诗词声律定式。定式里标平声的地方,用平声字,定式里标仄声的地方,用仄声字。
3、节奏的起伏,指的是由平仄声组成的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音乐节奏关系。
4、音域的宽窄,指的是押韵的范围,不同的诗词押不同的韵,有的须押平声韵,有的须押仄声韵。有的相邻句押韵,有的隔一句押韵,有的隔好几句押韵(如词)。
此外,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里,还有个对仗的问题。
其实,只要弄明白什么是平仄声,懂得押韵,就可以按照声律定式,去写四句一首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了。
诗词格律速成(二)
诗的声律
每首诗词字句的多少,一看就明白。但他的声律定式(即哪个字用平声哪个字用仄声)却是各不相同了。我们先来谈五言绝句。五言绝句一通,别的就好办了。五言绝句的声律定式有两种。一种是第一句话两字平声开头,第四句最后一字平声收尾的“平起式”,也叫平起平收;另一种是第一句话两字仄声开头,第四句最后一字平声收尾的“仄起式”,也叫仄起平收。如:
平起平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李白《忆东山》)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研究下上面两种格式,可以发现:平起式与仄起式的区别,就是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对调。即平起式的一二两句,是仄起式的三四两句;平起式的三四两句,是仄起式的一二两句。这样,我们只须记住一种格式就行了。如果要用另一种格式,就将前后两句对调一下。按此格式写五言绝句,就是标准的声律。
我们仔细按声律定式核对两首例诗,一定会发现:王维诗中第三句开头的“春“字,第四句中间那个”归“字;李白诗中第四句开头的“明”字,都与定式中的平仄不符。这是否是错了呢?可以说没错!
这涉及到声律定式中,有的地方平仄可以通用的问题。我们还要按照正规格式去写。平仄通用问题,今天不研究,以后再说。待续
诗词格律速成(三)
诗的节奏
五言绝句的声律定式中,有些地方平仄是可以通用的。就是说,规定是仄声字,也可以用平声字;规定用平声字,也可用仄声字。通用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诗句的音乐美为原则。
这就涉及到诗词的节奏的问题了。原来,声律定式中平平仄仄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诗句节奏的起伏的。仄声字为声调,平声字为降调,一升一降,使诗句节奏的抑扬起伏。五言绝句,一句五个字,五个字分三个音步。即第一二两个字为一个音步,三四两个字为一个音步,最后一个字为一个音步。如:仄仄平平仄,头二字为升接着二字为降,最后一个字为升。这就形成了升降升的节奏起伏。就句子来说,仄声结尾为句升,平声结尾为句降。这又形成了句与句之间的节奏起伏。有了节奏的起伏,就形成了阴阳顿挫,于是,诗歌的音乐就产生了。
以两个字为一个音步的升降标志,主要体现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仄声就是升,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降。一般的说来,前一个字的音步不影响升降的性质。所以,前则所列举的王维和李白的两首诗,虽然个别字与标准声律定式有所不符,但只要细心体察,那不符的地方,都是不影响音步升降之处。就是说,那不符是完全可以通融的。
过去有人说:五言诗“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七言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对,一般说来,五言诗可变的,确实在句子中的第一第三字处,七言诗一三五字处但变了之后,句末如果出现了三平或三仄,或者句中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平声字,句子念起来就不太好听,所以是要避开的。
图文均来自网络
- 上一篇:文学常识:什么是诗词,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
- 下一篇:陆羽,那个生而为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