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看看刘季这支潜力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刘季,男,三十五岁。
职业:亭长。
副业:流氓。
居住地:农村。
家庭条件:很差。破草房三间。
婚姻状况:未婚,老光棍一条。还带个私生子。
技能:喝酒、吹牛、骂人。
声誉:全县最差。连“县政府秘书”都知道他是流氓。
这样一个全身上下一无是处的人,仅仅是因为相貌不一般,就被吕公定义成潜力股,并毅然决然、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可见吕公的眼光是多么的独道,对自己的相面之术有多么自信。
而吕公的女儿吕雉,这一年二十岁。
放到现在,二十岁的姑娘一般都在上大学,离嫁人的时候还早。但在古代,二十岁就是大姑娘了,属于大龄剩女。据史料记载,在西周的时候,按照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表示已经成年,也就是后来的“弱冠”。女子十五岁“及笄”,证明已经成年,可以嫁人。因此在古代,一般女子到了十五岁,家人就会张罗着给她找婆家,把她嫁出去。
后来由于战乱,国家人口损失太多,兵源和劳动力不足,政府就立法,迫使女子过了十五岁就尽早嫁人,生儿育女。越王勾践就曾经规定,男子二十不娶的,女子十七岁还不嫁的,其父母就有罪,要抓起来。
到了秦朝,女子嫁人是按照身高来规定的,女子身高六尺二寸,就是成人。按照这个身高推算,也是十五岁左右。
而吕雉,居然到二十岁还没嫁。
这事也很奇怪。按说以吕公的家庭条件,吕雉应该是很抢手的,绝不至于嫁不出去。沛县县令就多次表示想娶他女儿。因此,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吕公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得那么早,他一直在等待,等一个乘龙快婿。就像吕公的老婆对他说的那样,他一直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富贵之人。
他也知道,自己的女儿不是一般人,不能随便嫁出去。上天早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好的归宿,一个非同寻常的男人,只能嫁给这个人。换句话说,一个未来是皇后的人,只能嫁给未来是皇帝的人,这是宿命,别的人都不配。
在看到刘邦的一刹那,吕公知道,这就是他一直要找的那个人。
因此,不久之后,吕雉就带着嫁妆去了刘季家里。这个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从城里搬到了乡下,从她的香闺中搬到了刘季的破草房里,还为刘季生了一双儿女。在刘季家里,她表现出了一位古代妇女全部的美德,孝顺公婆,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刘季不干农活,四处游荡,吕雉就带着儿女们自己下地干活。家务活也全部是她干,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季在和吕雉成亲前,还有个私生子,名叫刘肥。刘肥这名字起的实在是太粗俗,这也集中体现了刘季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之低下。因为刘季没文化,想不出优雅的词,再加上大概是他从来都不管这个私生子,所以这个小孩吃不饱、穿不暖的,长得很瘦小,所以刘季就给他取了个“肥”,希望他吃胖一点儿。而吕雉对这个私生子,也丝毫没有虐待的迹象,吃穿跟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讲,吕雉就担得起贤良淑德这四个字。因为像她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到现代社会,想必很多文明女性也未必能做到,更别说视如己出了。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贤良淑德的妇女、道德模范,后来会变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毒妇呢?
这就要从她后来的生活遭遇说起。
吕后是怎样变坏的
且说吕雉嫁给刘季之后,就彻底放下大小姐的身段,勤勤恳恳地操持家务。伺候公婆,洗衣做饭,春种秋收,无所不干。但凡有点闲空,还要带孩子,其辛苦自不必说。但却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发过一句牢骚。与不务正业的刘季形成巨大的反差。邻居街坊都夸她是位贤惠的好媳妇。众人都很不理解,吕公怎么会把这么好的一个女儿嫁给这个刘季,生生是把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吕雉自己心里也有些不甘,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何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来之,则安之,刘家虽穷,也算是个人家,自己再从娘家多拿点东西帮衬一下,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
抱着这样的心态,吕雉就在刘季家安分守己地过日子。每天就做好饭菜,站在门口盼望丈夫回来。虽说自己的这个男人每天都回来很晚,还醉醺醺地带着酒气,但是只要能和他共进晚餐,自己心里就会很踏实,自己一天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但是几年后的一天傍晚,她没有等来自己的丈夫,却等来了几个抓她的捕快,手里还拿着铁链子。
“你被捕了,跟我们走一趟!”捕快厉声说道。
这真是闲坐在家,祸从天降。不平凡的人,注定过不了平凡的日子。只不过带给她牢狱之灾的,而是她的丈夫刘季。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刘季押送劳工走在去咸阳服役的路上。所谓服役,无非就是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建陵墓,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于是走到半路,劳工纷纷逃跑,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刘季心想,照这样下去,到咸阳估计就逃光了,去了自己也是个死罪,还不如不去,于是刘季把剩下的那几十个人也放了,大家四散而逃。其中一些人觉得刘季很仁义,就跟在刘季身边当他小弟。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斩白蛇事件。刘季逃到芒砀山一带的深山大泽里,沛县的官员抓不到他,就把刘季的老婆吕雉抓去顶罪。
坐在大牢里的吕雉,满肚子都是委屈:自打跟了刘季以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风里雨里支撑这个家,昔日纤纤玉手如今布满了老茧,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真不知道当初爹为什么要把我嫁给刘季这样的男人。跟我要好的那几个姐妹们,都嫁到县城里的富贵人家,活得有滋有味,为什么就我的命这么苦?
在牢里,伤心的吕雉生平第一次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自怨自艾的同时,不禁对自己的男人产生了怨恨的心理:都怨这个无赖流氓,要不是他,我怎会落到这步田地?
不久之后,吕雉被萧何想办法救了出来。出狱后的吕雉,回到了刘季身边,跟着刘季的部队转战四方,风餐露宿,颠沛流离,一路上尘土飞扬,有时候还要照顾伤员,帮忙做饭。打胜仗尚可休息一下,打败仗就要拼命逃亡,真是说不尽其中的辛酸苦楚。在这些难捱的日子里,吕雉迅速地成熟起来,她磨炼了自己的心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战火纷飞和刀光剑影里,在与别人的斗智斗勇中,她积累了满腹的文韬武略。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服侍刘季的贤妻良母。
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封诸侯,刘季被封为汉王,但他的家属并没带在身边,还在沛县。刘季的手下王陵就派军前去沛县把刘太公和吕雉都接过来。结果楚军知道了这个消息,发兵阻挠,汉军就没有接到二人。第二年,汉军趁项羽身陷齐地不能周转,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都城彭城。项羽率骑兵迅速回防,在睢水跟汉军大战,击败了刘季,把刘太公和吕雉都给俘虏了。吕雉再一次做了囚犯。
这次吕雉被抓到敌营里,一待就是两年多,之后才又回到刘季身边。而这期间,吕雉的唯一用途就是在打仗前,被项羽抓到阵前要挟刘季。项羽准备了一个大铁锅,对刘季说,要把刘太公放进去煮了。刘季笑嘻嘻地说,当年咱俩结拜过,我爹就是你爹,你只要舍得煮,等熟了记得分我一杯羹。项羽又以杀掉吕雉来威胁刘季,刘季嬉皮笑脸地说,要杀就杀,悉听尊便。
相信当时吕雉听到这些话,一定是心寒如冰。她瞬间懂了,什么是夫妻之情。在权力面前,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只有得到了权力,才有资格谈其他。只有胜利,才是王道。在敌营两年多的时间里,为成就刘季的大业,吕雉忍辱负重,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心理和精神上都备受打击,也留下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对于人世间的亲情和其他情感早已不在意,也不相信,形成了心胸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的性格特点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办事风格。因此,当她走出敌营,回到刘季身边时,那时的吕雉,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吕雉。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季改名刘邦并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她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吕雉虽然当了皇后,自己的儿子又做了太子,但是她并不开心,也没有安全感。原因是,刘邦有个宠姬叫戚夫人。这个女人智谋才干不如吕后,但是吹枕边风讨男人欢心很是在行。她能歌善舞,年轻漂亮,在刘邦看来,比吕后这个黄脸婆要好多了,因此戚夫人极受宠爱。戚夫人也生了个儿子,被刘邦取名为“如意”,封为赵王。如意聪明机灵,刘邦很是喜爱,并多次产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因如意像他,太子不像他。同时,戚夫人也整天在他身边哭泣,从天明哭到天黑,让他改立太子。
刘邦的无情让吕后很恐慌,戚夫人的眼泪让她怒火万丈。因为她很清楚,自己人老珠黄,一旦太子被废,改立如意当太子,自己就没了依靠。到时候如意登基,戚夫人母凭子贵,那自己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这件事上,没有仁慈可言,只有先下手为强,只有胜利,只有夺得权力,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作为女人,在这个年纪,争风吃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刘邦到处临幸别的女人,让她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与之相比,更让她揪心的是,她不仅仅是失宠,更有可能会失去生命。在她看来,这是极其不公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即便是上天给她安排了这样的宿命,她也要冲破这个枷锁!
她急忙派人找到张良,逼着张良给她出计策。按照张良的计策,吕后成功地保住了太子的位子。不久之后,刘邦驾崩,太子即位,吕后顺理成章成为吕太后。新皇帝生性软弱,权力都被吕太后掌握。有了生杀大权的吕太后,第一个想对付的目标就是当年威胁她生命的戚夫人。吕太后先把戚夫人关起来,再把赵王如意召进宫,用一杯毒酒将他毒死。然后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进猪圈,称为“人彘”,还特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观赏。
刘盈看了之后大哭,吓得大病一场,一年多才好。他对吕太后说:“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我作为非人的儿子,也不能治理天下。”此后就不理朝政,一直到死。
的确,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当看到戚夫人的惨状时,凡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不忍卒读。正所谓“纣虽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翻看史书,从未见过整人用这么残忍的手段的。就连她自己的儿子,都指责她“不是人”,可见毒妇之恶名,放她身上,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的时候,纵然我们不能原谅她,但或许我们会理解她。
她二十岁的时候,下嫁给刘邦。为刘邦生儿育女,为家业操劳多年。在风吹日晒中,她从一个水灵灵的大家闺秀变为一个粗糙的农妇。
刘邦放跑了押送的苦工,逃到芒砀山大泽中。她每天都跋山涉水,为刘邦送吃的、喝的。
刘邦造反,她却锒铛入狱,在牢里受苦。
刘邦跟项羽大战,她却作为人质被项羽扣押,还要不时地被押到阵前,在三军面前饱受楚军的凌辱。
刘邦打败仗逃跑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让马车跑得更快,他绝情地把吕后所生的一儿一女推下车,并且还推了三次。
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画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军功章里,有刘邦的一半,也有吕后的一半”。虽然吕后不曾冲锋陷阵,或者没有出谋划策,但是,她始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持刘邦的家庭。在家天下的社会里,维持最高的家庭,就是在维持这个王朝。
然而,她一直在付出,却一直被辜负。
因此,当她看到戚夫人一边撒娇一边求刘邦更换太子的时候,她心底的恨意是无以复加的。她可以不在乎刘邦宠爱别的女人,但她绝不允许太子被换,因为换掉太子,就相当于将她这么多年对刘家所作的贡献一笔抹杀。她从此就会成为一个废人,甚至时刻都要担心自己的性命。她的人生,就是为刘邦做嫁衣裳,为汉朝做牺牲品。可想而知的是,一旦戚夫人得胜,定会踩着她的白骨,坐上太后的宝座。
所以,当她掌权之后,她对戚夫人下了毒手。
同样,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如果戚夫人不是那样步步紧逼,能给吕后留一点余地,也不至于死无葬身之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当我们一边咒骂她的阴狠毒辣时,我们一边可设想一下,如果如意当了皇帝,戚夫人做了太后,那吕雉的下场又是如何?戚夫人又会怎样整治吕雉和她的一双儿女?
想必到那时,吕雉的结局未必会比戚夫人好。
年轻时贤惠知礼的吕雉,是她从小所受的家教、她的生长环境培育出来的一朵玫瑰。年老时心狠手辣的吕后,是战场和权力场上开出的一朵罂粟花。狠毒并不是她的天性,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磨炼了她的心性,改变了她当年的模样。
变成“毒妇”之后的吕后,手握大权,临朝称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实质皇权的女人。她铲除异己,杀掉政敌,独断朝纲,将自己的本家兄弟提拔为朝廷重臣,封王封侯,出将入相。她在巩固自己的统治之后,以黄老之学为治国思想,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安抚百姓,鼓励藏书,恢复典章,发展文化;对外与匈奴交好,打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动刀兵,为当时的汉王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她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将她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中,是《史记》十二篇本纪里唯一写女人的本纪。在《吕太后本纪》的末尾,司马迁如此评价她: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如此高的历史评价,远胜于后来的历代帝王。虽担了毒妇的骂名,吕雉此生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