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蕴含着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吕氏春秋》十句至理名言,阅人识人,直指人心。
1. 数夺民时,大饥乃来。
语出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上衣》。如果多次占用农时,这样就会惹来大的饥荒。这句话说明了农时是不能够违背的。
2.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语出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听言》。听到的话不可以不详细的考察,如果不考察,便不能够分清善恶好坏,就会酿成巨大的祸患。
3.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出自《吕氏春秋·纪·仲春纪》。好的名声和不好的名声,会随着自己的言行而定,而不是别人给与的,就像是命运不可以改变一样,美恶是不可以转移的。
4.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出自《吕氏春秋·上农》。使百姓安心耕作,那么民风就会变得淳朴,这样人们的私心和私欲就会减少,然后国家的法律才能得到确立和执行,国家就能专心地发展生产,向着富强的目标前进。这句话表明重农抑商的重要目的在于使民风淳朴,使法令容易执行,使人民便于管理。
5. 民农则其产后,其产后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
选自《吕氏春秋·上农》。使百姓安心耕作,他们的产业就会越来越厚重,这就不便于他们搬迁,因此他们就只能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耕作到死,而没有第二种选择。这句话指出土地可以把农民牢牢地绑住,防止他们四处搬迁,从而就使得国家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和兵源。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6.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语出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适威》。如果政令过于严厉,这样人们便不会听从。如果禁令繁杂,而不能够通行。
7.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传》一次次的传言,白的会被说成黑的,黑的会被说成白的。
8.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今》。对优良的宝剑希望它能截断东西,而不在乎它是否叫镆铘宝剑;对好马希望它能奔行千里之远,而不在乎它是否名叫骥、骜这些千里马的名称。喻指任何事物重在实际效果,不在名称如何。
9. 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语出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不二》。能够统一,便会安定有序,如果不统一,便会发生混乱,从而导致危险。
10.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出自《吕氏春秋·义赏》。排除湖中的水而去捕鱼,怎么可能得不到呢?只是等到第二年便无法再得到鱼。
- 上一篇:扑朔迷离的曾静吕留良案
- 下一篇:李陵之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将军百战身名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