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的汝州,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
初春,为了寻找腊梅和红梅,数次前往广成东路,或独行、或邀友,终于在“随庄”和“党屯”附近得以一见。也深深地品味到了:“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傍晚散步,路边花坛随处可见的“红叶李”和“榆叶梅”,一树白、一树红。白的宁静,红的热情。灯光下,不声不响地妆点着夜的美。
每天来来往往于望嵩南路上,看着看着白玉兰就开了,朵朵玲珑剔透,像一盏盏等待着盛满琼浆玉液的白玉杯子。稍晚些是红色的玉兰花,像是喝了葡萄酒的美人的脸颊。开的最晚的是“黄玉兰”,叶子是翠绿色的,花是朦胧淡雅的黄色,稍逊于迎春花和油菜花,却泛着柔和的光。
杏花开了,梨花开了,桃花也开了,牡丹也开了。在大峪,在南关游园,在滨河公园,在随缘阁,让人目不暇接。白的梨花,红的杏花,粉的桃花,玫瑰红的碧桃,炫彩多姿的牡丹。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却真舍不得摘取一朵,只怕折下的花枝,误了卿卿之灵性。此时,那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也只是劝慰人们惜时的名言,断不敢照做。
初在滨河公园看到那片盛开的“二月兰”,不禁用方言欢呼:“我类个天啊,咋镇好看类,简直是紫色的海洋啊!”一边看,一边惊叹。“太美了,太美了。”忽又想起,去年在新体育中心对面的“月季八卦阵”附近看到的“鼠尾草”,也是一样的成片紫色,让人欢喜。也又想起,那年第一次听说洛阳薰衣草庄园,不远百里驱车前往,却因季节不对,什么也没看到,不禁大失所望。
丁香花常常留住游人的脚步,回眸,寻找,喜悦。淡淡的紫,醉人的香。唐磊的那首老歌《丁香花》,也伴随着我的视线,回荡在耳边。似乎也看到了那个像丁香花般的姑娘,让人怜爱、怜惜。
刚开放的海棠合着瓣儿,像一位小姑娘,娇滴滴的,不肯露面。开放的海棠,却大胆地展开圆形的花瓣和金黄色的蕊,如阳光一般温暖。相传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她却沉醉未醒,皇帝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不胫而走。
第一次知道海棠花,应该是在易安的那首《如梦令》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苏轼也非常喜欢养花,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两句诗就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的特殊情感。
七年前第一次看到紫荆花,是在远方一个朋友的空间里。那时的小城,狭小、逼仄,路不通,景不多,能去的地方屈指可数。隔着电脑屏幕问,他发来信息说:“我也不知道,得问问别人。”过了几天,回复:“是紫荆花”。从此,便记得了。直到近日,小城里怒放的紫荆花,再一次映入眼帘,我也给路边拍照的人说着相同的话。
春天的汝州,像一幅幅画,像一首首诗。谁家门口没有个公园?公园又是大花园。
人们用一台像素高达5.76亿的“超级相机”,“贪婪”地拍下这色彩缤纷的时刻。用心感知季节的美,感受城市如日中天的变化,感知环境的雅,领略年年岁岁里的“花相似“,亦或“花不同”。
作者风采
兰晓辉 70后女子,河南省汝州市人,喜欢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汝州市《晚晴诗词》杂志编辑。散文、小说多发于网站和本地文学期刊《汝海》杂志,诗词发表于《晚晴诗词》和全国各地多项诗词杂志,如《诗词百家》、《中国诗赋》、《东坡赤壁诗词》等。
- 上一篇:石崇对家中侍女那么残忍,为何绿珠还甘愿为他跳楼
- 下一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