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5 14:21:57
阅读: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原文之六】

凡天地之间,阴阳所生,蛟蛲之类,蜫蠕之属,含气而生,开口而食。食有甘不,同心等欲。强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不谓之灾,独谓虫食谷物为应政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性也。然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湿。温湿之气,常在春夏。秋冬之气,寒而干燥,虫未曾生。若以虫生罪乡部吏,是则乡部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以秋冬署,蒙伯夷之举矣。夫春夏非一,而虫时生者,温湿甚也,甚则阴阳不和。阴阳不和,政也,徒当归于政治,而指谓部吏为奸,失事实矣。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拙解】

凡在天地之间,由阴阳之气所生,用脚爬行类的小虫,属于蠕行之虫,承气而生,开口而食。食物有可口与不可口,相同心思等同欲念。强大者吃细弱者,聪慧者欺侮愚钝者。其他动物大小相互残食,不称之为灾变,唯独称虫食谷物是为应和政事,是失去道理本质,不懂万物气之本性。然而虫的产生,必须依赖温湿条件。温湿之气,常产生于春夏。秋冬之气,寒冷而干燥,虫不得生存。如果以因为有虫产生便责罪于县乡官吏,便是认为县乡官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即便如盗跖般官吏若只在秋冬任职为官,也会得到如伯夷那般赞誉了。春夏季节非止一时,而有时出现虫灾,是温湿过甚,温湿过甚则阴阳不和。阴阳不和,与政事相关,只应当归结于政事,而指认称官吏为奸恶,不是事实。

【小议】

品行不端、操行无德、贪腐成癖,如此官者历朝历代皆有。有的是为害一方,有的则使天下遭殃。虫食谷,或可称之为灾;官吏奸恶,必是人间之祸。灾变有时,人可抗之;祸患难消,甚或历世。奸恶官吏可常在其位,虫之灾至多只在数日月余。灾地之官未必奸恶,却可能确为好官。虫之灾非应官之奸恶,而官之德行却可以影响虫灾的危害程度。虫与人,皆在地球生物链上,有关联,却无应和。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相关推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6)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六】凡天地之间,阴阳所生,蛟蛲之类,蜫蠕之属,含气而生,开口而食。食有甘不,同心等欲。强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不谓之灾,独谓虫食谷物为应政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性也。然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湿。温湿之气,常在春夏。秋冬之气,寒而干燥,虫未曾生。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6)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六】或曰:“记事者失之。唐、虞之君,凤皇实有附从。上世久远,记事遗失,经书之文,未足以实也。”夫实有而记事者失之,亦有实无而记事者生之。夫如是,儒书之文,难以实事,案附从以知凤凰,未得实也。且人有佞猾而聚者,鸟亦有佼黠而从群者。当唐、虞之时,凤悫愿,宣帝之时佼黠乎?

    佳句赏析
  •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关于毛泽东,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中国就发生大作用。

    诗词赏析
  •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论衡的作者,《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1)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一】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若鱼肉之虫,应何官吏?

    佳句赏析
  • 我国最早的唯物主义著作《论衡》者王充

    论衡的作者,他生活的东汉前期,“谶纬”非常流行。"谶"是预卜言凶的宗教预言,"纬"则是用宗教预言的观点来解释儒家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一】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骐驎而知之。何则?案凤皇、骐驎之象。又《春秋》获麟文曰:“有麏而角。”獐而角者,则是骐驎矣。其见鸟而象凤皇者则凤皇矣。黄帝、尧、舜、周之盛时皆至凤皇。孝宣帝之时,凤皇集于上林,后又于长乐之宫东门树上,高五尺,文章五色。周获麟,麟以獐而角。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2)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二】鲁宣公履亩而税,应时而有蝝生者,或言若蝗。蝗时至蔽天如雨,集地食物,不择谷草。察其头身,象类何吏?变复之家,谓蝗何应?建武三十一年,蝗起太山郡,西南过陈留、河南,遂入夷狄,所集乡县以千百数。当时乡县之吏未皆履亩,蝗食谷草,连日老极,或蜚徙去,或止枯死。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3)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三】桓君山谓杨子云曰:“如后世复有圣人,徒知其才能之胜己,多不能知其圣与非圣人也。”子云曰:“诚然。”夫圣人难知,知能之美若桓、杨者,尚复不能知。世儒怀庸庸之知,赍无异之议,见圣不能知,可保必也。夫不能知圣,则不能知凤皇与骐驎。世人名凤皇、骐驎,何用自谓能之乎?

    佳句赏析
  • 东汉唯物主义巨著,7句《论衡》经典名言解读

    论衡的作者,内容多是针对这种儒家思想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因而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