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3 17:38:30
阅读: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些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有所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王充(公元27—约公元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细族 孤门”,青年时游学洛阳,家贫无书,常到市肆(店铺)阅所卖书,曾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他疾恨俗恶的社会风气,常常因为和权贵发生矛盾而自动去职,以至于终身“仕路隔绝”不得通显。他十分推崇司马迁、 杨雄、桓谭等人,继承了这些先行者的叛逆精神,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和谶纬迷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斗争中,王充建立了一个反正统的思想体系,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在《论衡·自纪篇》中,王充说自己一生作四部书,因“疾(厌恶)俗情,作 讥俗之书”;“又闵(忧伤)人君之政,……故作政务之书”;“又伤(痛感)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晚年作“养性之书”。 但今天只有《论衡》一书被保存下来。《论衡》全书85篇,20余万言。所谓论衡,是说他所论述的是铨衡真伪的道理。在这部书里,他全面地批判了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 汉儒思想体系,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东汉时代, 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 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 变成了" 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 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 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 微论,解释世俗之疑, 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 唯物主义的 哲学文献。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汉儒思想体系是 董仲舒提出的 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 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天人感应”的要旨就是“天帝”有意识的创造了人,并为人生了“五谷万物”;有意识地生下帝王来统治万民,并立下统治的“秩序”。《论衡》共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 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便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真乃奇书也”。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论衡》是东汉思想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激烈对抗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真知,反对迷信。它对先秦各家的思想,如儒、墨、道、法,进行了批判的继承,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论衡》极具战斗性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成为后来中国无神论的重要了理论营养。但是《论衡》一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上基本是唯心论。但无论如何,《论衡》毕竟在历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

  •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论衡》

    论衡的作者,《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1)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一】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若鱼肉之虫,应何官吏?

    佳句赏析
  • 我国最早的唯物主义著作《论衡》者王充

    论衡的作者,他生活的东汉前期,“谶纬”非常流行。"谶"是预卜言凶的宗教预言,"纬"则是用宗教预言的观点来解释儒家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1)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一】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骐驎而知之。何则?案凤皇、骐驎之象。又《春秋》获麟文曰:“有麏而角。”獐而角者,则是骐驎矣。其见鸟而象凤皇者则凤皇矣。黄帝、尧、舜、周之盛时皆至凤皇。孝宣帝之时,凤皇集于上林,后又于长乐之宫东门树上,高五尺,文章五色。周获麟,麟以獐而角。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2)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二】鲁宣公履亩而税,应时而有蝝生者,或言若蝗。蝗时至蔽天如雨,集地食物,不择谷草。察其头身,象类何吏?变复之家,谓蝗何应?建武三十一年,蝗起太山郡,西南过陈留、河南,遂入夷狄,所集乡县以千百数。当时乡县之吏未皆履亩,蝗食谷草,连日老极,或蜚徙去,或止枯死。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讲瑞篇第五十(3)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三】桓君山谓杨子云曰:“如后世复有圣人,徒知其才能之胜己,多不能知其圣与非圣人也。”子云曰:“诚然。”夫圣人难知,知能之美若桓、杨者,尚复不能知。世儒怀庸庸之知,赍无异之议,见圣不能知,可保必也。夫不能知圣,则不能知凤皇与骐驎。世人名凤皇、骐驎,何用自谓能之乎?

    佳句赏析
  • 东汉唯物主义巨著,7句《论衡》经典名言解读

    论衡的作者,内容多是针对这种儒家思想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因而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3)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三】倮虫三百,人为之长。由此言之,人亦虫也。人食虫所食,虫亦食人所食,俱为虫而相食物,何为怪之?设虫有知,亦将非人曰:“女食天之所生,吾亦食之,谓我为变,不自谓为灾。”凡含气之类所甘嗜者,口腹不异。人甘五谷,恶虫之食;自生天地之间,恶虫之出。

    佳句赏析
  • 《论衡》第十六卷│商虫篇第四十九(4)

    论衡的作者,【原文之四】《神农》、《后稷》藏种之方,煮马屎以汁渍种者,令禾不虫。如或以马屎渍种,其乡部吏鲍焦、陈仲子也。是故《后稷》、《神农》之术用,则其乡吏何免为奸。何则?虫无从生,上无以察也。虫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谷叶,乃谓之灾。桂有蠹,桑有蝎,桂中药而桑给蚕,其用亦急,与谷无异。

    佳句赏析
  • 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居贫苦而志不倦,著出二十多万字的《论衡》

    论衡的作者,家境虽然穷困,但他父亲省吃俭用还是竭力生办法让王充读书。王充六岁开始读书识字,八岁到私塾学习。他聪明而又用功,学业成绩很突出,小时候写出的文章就很受人称赞。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