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明《论语》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论语》中说到曾子将死,距孔子之后已几十年,则《论语》编纂成书最早也当在春秋战国之际。到汉代,《论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齐论语》出自齐国学者,有22篇;《鲁论语》出自鲁国学者,有20篇;《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中,有21篇。后来《齐论语》、《古论语》都亡佚了,今天看到的是《鲁论语》。
《论语》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字表现来看,除那些照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乡党》篇详细记录了孔子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言谈举止,如说他在本乡人面前,“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上朝时,“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说他在国君面前,“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在外国宾客面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进入朝廷的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如此,一个知礼守分的孔子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先进》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子路的坦白直率,冉有、公西华的谨慎谦逊,曾皙的潇洒不羁,都在各人的言谈举止中鲜明地体现出来。《论语》中像这样以简练语言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还有如《微子》篇的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宪问》篇的荷蒉人、石门阍者等,他们都是与世无争的隐者,《论语》不但以寥寥数语点化他们的形象,且与孔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照。
《老子》五千言,据说是老子所作。但老子究竟是谁?《老子》一书成于何时?至今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据《史记》本传记载,孔子曾向他问礼;同样的说法又见于《礼记·曾子问》,《庄子》之《天地》、《天道》、《天运》、《田子方》和《知北游》各篇,以及《吕氏春秋·当染》。看来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在先秦比较流行。关于《老子》其书,梁启超等人认为写成于战国末期,而更多学者则论定产生于《庄子》之前,即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其中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注意:一是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这段文字,以鲜明浅近的形象,来比喻说明虚玄抽象的道和无的思想。二是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例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六十八章)这一点较之先秦其他子书,特色更为鲜明。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但是,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今存极少。他的生活年代,大致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今存53篇,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墨子》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
《墨子》文章的特点之一,是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国学玄学加微信 hszd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