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J015
半岭古道
半岭古道位于安吉递铺镇石马村中的石马山,村由石马桥得名,山以村而命名。石马山由大岭、小岭组成,夹于大岭、小岭之间的半岭古道是历史上安吉经高坞岭通往莫干山的主要陆路通道。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人文历史
半岭古道位于安吉递铺镇石马村中的石马山,村由石马桥得名,山以村而命名。石马山由大岭、小岭组成,夹于大岭、小岭之间的半岭古道是历史上安吉经高坞岭通往莫干山的主要陆路通道。
现保存完整的古道,从递铺镇石马村开始,终于张家岭村,全长1800余米。虽然历经变迁,但古道一路上,古桥、关隘、古寺等古迹保存完好,给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当地山民介绍:北宋时期,方腊起义军在此镇守,后被朝廷招安的梁山好汉打败,从此一蹶不振,最终灭亡。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却为高坞关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吸引更多游客和驴友前来此处怀古。
行走在半岭古道上,古桥是不能忽略的一道美景。在古道上,一共有四座石板桥,两座拱桥,古桥的名字则更有诗意,迎翠、龙涎、鸣泉等。
文化背景
高坞关
南宋末期,北方女真族南犯临安(今杭州),宋王朝危在旦夕,为保大宋江山,企望倚天目山两支崇山峻岭的山脉作军事屏障,并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如传递战争信号的烽火隧、在险要关口设置的防守关隘等。据《宋书》记载,天目山脉西支一线有栖霞关、孔夫关、千秋关、虎岭关、金鸡关等;东支一线有幽岭关、大路关、独松关、高坞关、铁岭关、铜关等。在这众多关隘中,虽然,大部分关隘目前都已毁,但其位置则较明确,而高坞关的遗存位置和现状不甚清晰。清同治版《安吉县志·关梁亭渡附卷》载:“高坞关在州南三十里高坞岭。与独松关、百丈关、铜关等诸关皆宋末守御之处。今废,仅存遗址。”
高坞关是半岭古道上有明确记载的一处南宋时期的文物遗存,清同治版《安吉县志》记载“高坞关在高坞岭,宋时废弃不用”,由此可以看出,该关隘建于宋或宋代以前。
关隘如今现尚存1米多宽的关口和15米长、残高2米多的用大块石垒砌的东侧关墙,而西侧关墙则利用了自然的巨大岩石山体。
特色
安吉冬笋
毛竹冬笋,素有山珍之誉。安吉冬笋,体态美观,质地优良。宋元明清,皆为贡奉佳品。发展至今,产地50万亩,不施农药,少施化肥,多为绿色食品,大受市场欢迎。年产200万公斤,仍然供不应求。
关于我们
古道网
古道网,是以“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为依托的垂直资讯类门户网站。古道网号召并组织古道相关的政府、学术机构、爱好者共同发现、修缮、保护古道;帮助并引导人们真实了解古道历史,传播古道文化;同时古道网整合古道相关的商业、旅游、文化、户外活动资源,寻找古道与现代社会的共融点,通过别具一格的古道游、户外赛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网依建立的古道资料库。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现存古道资料及信息,提供用户精确精准的古道历史人文资料。旨在保护已经或正在消失的古道,发扬古道文化。
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
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APPDA)专注于古道内容的深度考察及归类整理,形成系统性的古道大词典、古道大地图,收集古道历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馆,以供研究查阅及展示古道历史风貌。提供主题性古道文化研究与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