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读王维的诗,总能让人感觉到诗中之画,画中之诗,以及那诗中淡淡的佛意,而王维的诗也大多是淡如水却意深沉,多有空山新雨之感,让人不自觉间沉浸在自然的风花雪月之中。
没有人天生来就是充满佛性淡然的心性的。王维的诗画里充满了佛意,无非是时事与世事的经历罢了,金刚有怒目,而诗佛也并非没有骂过人,事实上王维讽刺起人来,可谓是绵里藏针,高明之极。在软软的话语里,却蕴含了冷峻的批判讽刺意味,尤其是在王维早起的这首《洛阳女儿行》中,可见其深度。
《洛阳女儿行》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的这首乐府诗,在唐诗三百首中亦有收录。此诗题取自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乐府诗歌《河中之水歌》中的“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的后一句。
当时常用洛阳儿女来形容女子,美女的一种泛称。从全诗而观,就是一幅平淡的富家女子娇贵安逸享乐的日常生活景象。由女子容颜,到豪华住宅,说衣食珍奇,讲夫家豪奢,结权贵富豪之事。活脱脱的一幅大唐富家大族的生活画面,活脱脱的一幅社会生活的普遍场景。
在古代社会中,社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门第观念与世家大族掌握着大量资源。这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世家子弟,便会有贫贱之身一跃而飞升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飞上枝头做凤凰这种事,是极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这些有幸嫁入豪门的女子,多数人往往恃宠而骄,纵情享乐。而那些寒家贫贱女子,即使再漂亮美丽,也难免沦为贫苦低下地位的境地。有才且淑德者,贫贱落魄。无才无德者,妖颜媚惑,却偏偏能纵情享乐。当真是人生际遇之偶然,世情丑恶之难堪。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王维以冷眼旁观的态度,以一种虚虚实实,一正一反,一明一暗的手法,一贵一贱的两种人物形象,一奢一贫的对比,将此诗有了多种延伸性,慨叹之中,蕴含了对此现象冷峻的讽刺。
①.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洛阳城中,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她正值十五六的芳年,她的容颜非常美丽。
单从此句中的景象,是说诗人家的对门住着一位容貌娇美的年轻女子。似乎还有欣赏的意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②.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良人是古代妻对夫的尊称,而如此一来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君子好逑之事了。而在古代,女子十五六岁嫁人生子是极其普遍的事。
诗人见到的景象是什么呢?是这位美人的丈夫骑着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而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良人与侍女,一幅主仆画面,能有主仆者,不正是富家豪门吗?玉勒骢马,金盘乘鲤鱼,豪门奢华。侍女端着这豪华美味佳肴,自然是给这位美人享用的。虽未明言,确是形成了一明一暗,一奢一贫的对比。
③.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这里是写她夫家的建筑排场,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一幅大富人家的景象。
④.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这里写的是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一幅活生生的唐代贵妇出游图不是吗?由这位美丽贵妇人所乘坐的七香车,九华帐,可见其排场。此两句没有写人,却把人形象的画在了其中。送上与迎归这四个字,不正是一幅人在景中的画面吗?只是这个画面并不太好,一奢一贱,处处可见。
⑤.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狂夫是古代妇人对其丈夫的谦称之词。这里是说这位美妇人的丈夫此时正是青春年少正得志,他的骄奢程度更是胜过了石季伦。
从诗句而言,确实有青春洋溢,年轻夫妻相欢相爱的意韵,毕竟意气之词可褒可贬。然而这里有深长意味的不是骄奢,而是石季伦这个人。
石季伦可是名人,他就是西晋时期的权臣石崇,也是当时有名的富豪。只不过石崇这个富豪之名可来得不好,是靠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劫杀富商,大肆收过路费得来的。王维将这位美妇人的良人的这种行为,比作为更甚过石崇,这就意味深长了,这得骄奢到了何种程度?才能骄奢剧季伦?
有赞扬的味道,实则绵里藏针的把人批判了一番。古人骂人是讲水平的,骂你还让你挑不出刺。而其中也还有劝解意味,年少轻狂无所谓,人都有轻狂时,可若做人太过娇纵,石季伦之事可是前车之鉴。
⑥.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这里是说那位比肩石崇的男子,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把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这两句虽然很普通平常,甚至还有着那种散千金的味道,可事实是,这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好吗?诗人不知道,只是后来唐明皇梨园教坊里教杨贵妃创羽衣霓裳舞,最后大唐日暮西山。
⑦.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这两句的句意是说,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这两句呢,就不说了。简而言之就是,污了版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若是想象一番的话,实在很好奇王维是怎么知道的呢?可能也只是他想的。
用正气的话说,就是年少轻狂莫纵欲,也是以供奉王母的九微灯之词来说女子的娇纵。
⑧.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熏香坐。
这里是说,这位一朝成为豪门贵妇的女子,她成天只知道去嬉戏游玩,竟然没有温习歌曲,学书识字的空暇,每天打扮得整整齐齐,就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此两句也有叹息与批判味道,人有色老颜衰时,显然这位一朝得势的女子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年轻时可以靠容颜吸引人,而一旦色衰之后呢?韶华易逝,红颜易老,现在得宠,不代表今后一直受宠。这正是诗人对于这种女子的可悲与叹息,同时也是讽刺她不懂什么叫光阴红颜逝,如今骄奢,日后亦痛苦无人怜。
⑨.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赵李家,是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赵李两家人因为两女一朝得富贵,有鸡飞枝头做凤凰之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感。
而这两句也是在说,这名贵妇人相识的全是这洛阳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这些贵戚之家。这些其实就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是那各种阶层门第与圈子间的往来。
这就是诗人眼中见到的世界,社会普遍的现象与价值观念,豪门贵户,根本不会与寒门贫民往来,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虽语不含讽,却由相识与经过,这种时常出入豪门家攀附的行为,讽意不言而明。
以这十八句的内容来说,则是王维用了十八句来描写一位,因偶然得富贵的女子的生活故事,全诗没有一语讽刺之词,若不读完此诗,当真就是一幅豪门贵妇的生活画面。此诗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这最后一句的彻底反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用了十八句诗词后,才说明他最想说的这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些身处富贵,一朝得势的人们,有谁怜惜过貌美如玉的越女呢?以越女西施虽美之词,说她由于身处贫贱地位,只得在这江头独自洗纱。
贫贱江头自浣纱,有同情,有慨叹,有赞赏,更有对那些欺贫重富的人的愤慨。赞赏越女虽贫却靠自己的双手存活,讽刺那些不事劳作,却因缘际会,一朝的骤的贵妇人们。谁怜一词,多少无奈与感慨。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以两句诗讽十八句诗,露骨的社会生活现象的鲜明对比。其实,谁怜越女,越女谁怜之语,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体现,越女虽贫贱,可依靠浣纱而活,不正是百姓们自我奋斗不息的表现吗?无需谁怜,因为越女自浣纱而傲然生活于天地。而谁怜一词,何尝不是诗人再说那洛阳女儿呢?这也是王维此诗的妙处,浓浓的社会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