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素月临竹:论语十则之(三)

素月临竹:论语十则之(三)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5 20:52:14
阅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在论语中,大多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如果说《学而》篇是讲做人为学的内在修养的话,那么《为政》篇则可以看成是将学问外用的方法。正如《见字如面》中所言,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惑也是古人曾面临的困惑,所以一个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价值指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传世经典在如今读来仍毫不褪色的原因。

素月临竹:论语十则之(三)

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发展,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依旧是那个伟大的民族,而悠久的历史则可以使我们可以一窥前人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所做的选择。一个人或一个朝代的成功与失败对于现在的我们看来是过去的事情,而从旧的历史中所总结到之所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则是新的感悟,将这种感悟结合我们当下所处的问题与环境并加以分析,便可以判断未来的方向。因此当我们读到德胜门外的于谦,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清官,还有一个曾战胜自己心内的恐惧而后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当我们读到在龙场于生死之际挣扎的王守仁,才能明白多年后他为何能以一己之力平定宁王之乱。抛开上帝视角来走进历史,这是一种反思的学问。在这种反思中所形成的感悟,不仅会成为我们自己的老师,也会促使我们成为别人的老师,因为我们自身知道自己是如何来走出困境,也同样可以引导别人来走出困境。解惑者,自身不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文由原作者柒玖授权首发于【素月临竹】公众号,由【清玄】校对整理【柒玖】排版并发布。本文版权归【素月临竹】团队及原创作者所有,商业授权请联系微信公众号【素月临竹】,非商业授权请署名原创作者。

相关推荐

  • 《论语》原文全文齐了,看到收藏一份~

    论语全文及译文,中华经典名著:《论语》1~10篇先进篇第十一论语目录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佳句赏析
  • 素月临竹:论语十则之(三)

    论语十则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在论语中,大多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如果说《学而》篇是讲做人为学的内在修养的话,那么《为政》篇则可以看成是将学问外用的方法。

    佳句赏析
  • 《论语》精华7句

    论语七则,——出自《论语·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权势与财富,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值得留恋与追求。

    佳句赏析
  • 龙门私塾班·儿童必背古文之一:《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龙门私塾班·儿童必背古文之一:《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孔子小传】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佳句赏析
  • 素月临竹:论语十则之(七)

    论语七则,在电影《孔子》中,孔子与弟子困于陈蔡,曾子呢喃:“为什么我们会落到如此地步”然后颜回告诉他:“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佳句赏析
  • 30个来自《论语》中的成语典故,有释义、有出处,值得一读

    论语解释,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一起学习下。教育方面1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佳句赏析
  • 再读论语十则,你是否“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原文,十岁时,读论语,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小被告知,好孩子要诚信,不许撒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佳句赏析
  • 《论语》10句名言,简短精辟,果断收藏!

    论语警句,《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学童的必读书,其内容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论语》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佳句赏析
  • 四书五经之《论语》全文

    论语简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吴雨辰整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佳句赏析
  • 记住这110个成语,就读懂了《论语》

    论语解释,《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10个之多!1.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