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生平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刻苦读书,积极上进,立志报效国家。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袭祖职,任登州卫佥事,管理登州卫的屯田事务,他大刀阔斧地革除积弊,深受士兵拥护。嘉靖二十五年(1546),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爱国诗句,表达了他卫国保民的决心。初出茅庐的戚继光,小小年纪就显现出强烈的报国信念和军事天才。
嘉靖三十一年(1552),日本诸侯(大名)支持的海盗商人、武士、浪人利用汉奸,开始大规模入侵东南沿海地区。他们所到之处,实行烧、杀、掳三光政策,沿海广大入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备倭。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二十八岁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第二年,担任宁绍台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广大地区的御倭重任。在其初期,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明军将帅腐败无能,兵无斗志。戚继光虽然多次击败入侵的倭寇,但卫所的军队并不能打硬仗。在岑港战役时,因久攻不下,戚继光被撤职。他接受教训,决心亲自招募新兵,进行训练。
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到义乌招募矿工和农民四千多人,以鸳鸯阵为基本战斗队形编组成军,配备能攻能守的兵器。他对这支军队进行了耳、目、手足、心以及营阵的全面训练。他把训练土兵的条款,汇集成册,这就是《纪效新书》。因擒获王直有功,戚继光恢复原职,并调任台金严参将,负责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防倭重任。从此开始,“戚家军”在抗倭中战无不胜。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十二年,从浙江打到福建,又从福建打到广东,大小近百战,均获大胜,干净、彻底扫平倭寇,为人民、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这里只摘其要者,略加介绍。
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大举进犯台州,戚继光率领亲自训练的“戚家军”,先后经过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俘斩倭寇一千余人,烧死和淹死的倭寇无数救出被掳的中国百姓一万多人,彻底消灭了进犯台州的倭寇,史称台州大捷。这一仗打出了“戚家军”的威风。
浙江倭寇被消灭后,福建的倭患更加严重。整个福建,“北自福建福宁,沿海南至漳、泉,千里萧条,尽为贼窟”,而宁德的横屿和福清的峰头则是倭寇的老巢。嘉靖四十一年(1562)下半年,戚继光率本部兵六千人往援福建,取得了横屿、牛田、林墩大捷,歼敌五千多人,救出百姓四千多人。“戚家军”的戚名又在福建传颂开来,而倭寇更畏“戚家军”如虎。
戚继光离开福建后,倭寇再次猖狂起来,占领了兴化、寿宁、政和等地。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戚继光升任副总兵,第二年三月重返福建,先后进行了平海卫战役、仙游战役、同安县的王仓坪战役和漳浦县的蔡丕岭战役。从此,盘据福建的倭寇被歼灭殆尽。侵扰福建沿海多年的倭患,经过戚继光统领的“戚家军”不到两年的英勇战斗就被平息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戚继光升任总兵官,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地方。倭寇在福建难以立足,又转向广东。嘉靖四十四年(1565),戚继光率部进入广东南澳等地,与俞大猷部配合,歼灭了勾结倭寇的昊平,广东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戚继光从嘉靖三十四年到四十五年(1555-1566),在东南沿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他在战斗中大展才华,在战斗中成长,从署都指挥佥事、参将升到署都督同知、总兵官;他练就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戚家军”;他的军事指挥艺术日渐成熟,策无遗算,战无不胜。戚继光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名将,抗倭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之所以能成为名将、民族英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爱民之心。有了这个根基,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尽情发挥出来,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奇迹。
嘉靖四十五年(1566)一月,戚继光兼管惠州、潮州二府和伸威营军务,辖区扩大到广东和江西的部分地区,他上疏提出了十条措施,表明他要为这大半东南沿海的安宁做出更大的贡献。
卓越的军事贡献
嘉靖中期后,中原地区不时受到蒙古部族的进犯,兵力动辄数万,甚至十数万。嘉靖三十八年(1559),掠迁安、玉田蓟州,京师大震。四年后(四十二年,1563年),再次内犯,大掠顺义、三河,京师戒严。又四年后(隆庆元年,1567年),进犯蓟州蹂躏昌黎、抚宁、乐亭、卢龙,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被调往北京,二年二月,始任神机营副将,五月,任总理蓟昌保练兵事务。他以过去的经验,深知没有精兵是不行的。所以一到北方,他就向朝廷提出,希望朝廷能给他十万大军,进行训练,然后以这十万人为种子,训练边防兵和京营之兵,使之成为精兵。在战略上,他认为:“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方为完策。”但当时明廷只给他三万人,他的练兵打算大部分落空了。
他着手建立车兵、步兵、骑兵,组成协同作战的车步骑营。此外,戚继光还建立了单独的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和侦察部队。
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加强边墙的建设。把蓟镇原有边墙加厚、增高、补修,长城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成为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
戚继光还对北方使用的武器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并创造了新的兵器。他更新了弓箭、大棒线枪、快枪,用在南方抗倭时使用的藤牌、狼筅、长枪、镋钯装备北方的部队,创造了无敌大将军炮、虎蹲炮、三飞(飞枪、飞刀、飞剑)六合铳等火器和地雷的自动发火装置钢轮火,所有的武器都要求制造精良。这样戚继光就以最新式、最精良的武器装备了他的部队,使之在武器方面对敌占有绝对的优势。
戚继光特别强调要有强有力的指挥和严密的部署。他把蓟镇分成十二路,三大防区。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各有分工,各负其责。
正是由于戚继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部署,敌人的进犯均被打败。隆庆二年(1568),打败了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和他侄子长昂的进攻。万历三年(1575),戚继光打败∫长秃的内犯,活捉长秃。这次胜利使朵颜等卫彻底慑服,再也不敢骚扰边境,汉蒙等各族人民得以和平生活。
在蓟镇的日子里,他还把多年以来写的诗文汇集成书,以他的书房止止堂命名为《止止堂集》。万历十年(1582,明廷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继而遭弹劾籍家。受张居正器重的戚继光也受牵连,万历十一年(1583),被谪调广东。
戚继光虽然心中怏快不快,但依然尽心尽力地整饬兵备,同时整理过去写的著作。万历十二年(1584),他在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的基础上重新雠校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完成了。这部书集中了他在东南沿海抗倭和蓟镇练兵、防卫的经验,使他的治军思想更加系统和完备。
在反张居正之风愈刮愈烈的情况下,有人乘机弹劾戚继光。这时戚继光已病魔缠身,他请求引退。万历十二年十一月,昏庸的朝廷罢免了戚继光的职务。万历十三年十月,戚继光冋到了故乡蓬莱。戚继光一生清贫,晚景凄凉,连抓药钱都没有。万历十五年蜡日,一代名将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岁。
著书立说
戚继光在他的兵书、文集和奏议中,阐述了他的军事学说。他的军事学说博大精深,是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关于军队建设和战争指导的军事理论。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军队建设的学说
1.关于练兵
选兵——戚继光强调选兵要精。他不要城市油滑之徒,只选乡野老实之人;不仅要求体格健壮,更注重胆气。其次,要把选好的兵严密地组织起来,队、旗、哨、总,节节相制统一指挥,统一步伐。组织编制要和战术相适应,相结合,使这支队伍既灵活、便于作战,又能服从统一的意志。
练兵——戚继光又非常强调练兵,包括号令、纪律、技术、战术、思想训练。戚继光要求士兵必须记熟各种号令,并一丝不苟地执行。“兵众而不知律,必为寇所乘。”纪律包括民众纪律、战场纪律、对俘虏的纪律等等,一定要使士兵懂得执行这些纪律的道理;如有违犯,坚决依法惩治。
练胆气——戚继光认为,“练胆气乃练之本”,“气发于外,根之于心”,“练心则气自壮”,“倡忠义之理,每身先之,以诚感诚”。要讲明道理,使士兵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将官要遇苦当先,尊重士卒,诚心实意地爱护他们,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日久天长,他们爱护将领胜过爱护自己的生命,“虽静处阖阎,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按照这一思想,戚继光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把选出来的农民和矿T训练成一支有纪律、听指挥、技术精、战术强、兵民相安、万众一心、勇敢善战、能保障生民、捍御地方的军队。
2.关于练将
戚继光强调培养德、才、识、艺兼备的将领。练将德戚继光认为练将首先是要练将德。
练将德——最重要的是心术要正,要有不二之心,“光明正大,以实心行实事,思思念念在于忠君、卫国、敬人、强兵、爱军、恶”;要“视兵马为安国保民之具”,“一心从民社上起敌念”。戚继光认为,那些没有将德的人,即使有张良、陈平的智谋,也是靠不住的。
精兵法,习武艺——“韬钤不谙,终非全才。”要想谙韬钤,就要学习。用兵打仗的方法,就像治病的药方,不学习就不能在实践中“开阖变化,运用无穷”。通过读书,把他们培养成为“不为害挠,不为祸怵,无见于功,无见于罪”,“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完全可以信赖的人;成为熟悉兵法,又能灵活运用兵法,有广博的学识,懂得修身养性的人
实践为本——把学过书本知识的人,“置诸桴鼓实用之间”,“出则置诸战阵之后,将实境以试之。试之既久,小委以尝之。尝之无疑,然后可用”。用时还要依据将领德才识艺的不同,任以不同的职务。
3.关于武器装备
戚继光认为,在练兵、练将的同时,还应注意武器装备的改善。“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彼以何器,我必求长於彼,使彼器技未到我身,我举器先杀到他身上,便有神技,只短我一寸,亦无用矣。”“旧可用者更新之,不堪者改设之,原未有者创造之”。
讲究武器装备的改善,讲究武器的科学配合,讲究武器的正确使用,才能发挥武器的效能,增强战斗力。
军队战斗力是有军事素养的人运用武器对敌斗争的能力。“彼有精器而无精兵以用之是谓徒费;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须兵士立得脚根定,则拽柴可以败荆,况精器乎!”练兵和练将相比练将更重要。“必练将为重,而练兵次之。夫有得彀之将,而后有人彀之兵。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总之,“练兵之要,在练将,在胆气”。
二、戚继光的战争指导思想
算定战——戚继光主张“须是未战已前,件件算个全胜”。他整修加固边墙;整顿军队;改进火器;建立车步骑营,这样就改变了明军的不利态势,使其对企图内犯的鞑靼处於优势地位。
灵活作战——戚继光主张“形势既殊,而因形措胜之法,亦必各异”。或防诈设奇,或翼击以分其力,游伏以疑其事,“更番妙处,俱在临时制变,将所自出”。
攻守结合——戚继光认为,“御戎之策,惟战守二端”。“自古防寇,未有专言战而不言守者,亦未有专言守而不言战者,二事难以偏举”。应该是有战有守,战中有守,守中有战,战守结合,夺取胜利。在北方,为了防御鞑靼骑兵的袭扰,“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用这种依托边墙的固守和重兵集团的机动作战相结合的战法夺取胜利。在南方,戚继光创立的鸳鸯阵,长短兵器迭用,正是战守结合的体现。
歼灭战——戚继光说:对于倭寇的入侵,“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对于北方的鞑靼,定要使它“战而心寒胆裂”,收一劳永逸之功。为此就要集中兵力,就要施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等战法。
综上所述,戚继光军事学说从军队建设到夺取战争胜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的最大的特点是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从日常的军队建设到具体的作战准备,从整个战争到具体战斗,从战略到战术,在军事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上,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他成为杰出的军事家的重要原因,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戚继光的军事学说突出地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治军思想。戚继光之前,我国出现过许多天才的军事家,他们也有兵法传世。但这些理论多注重用兵谋略,缺乏实用之法。但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已不能驱市人而战,任何高明的谋略,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实施,都难以奏效。因此,军队是否训练有素,换句话说,军队建设的好坏,战时是关系到能否实施谋咯,达到作战目的的大问题;在战争爆发之前,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军队又是一种威慑力量,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戚继光把我国古代治军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达到了系统、完整的阶段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意义。这是戚继光对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了不起的贡献,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后世几百年来影响深远
戚继光一生征战,捍卫国家,造福人民,在人们的心中扎了根,几百年来世世代代人民怀念他,尊崇他;戚继光的军事思想能克敌制胜,在中外影响至深,他以后的军事家都视之为法宝,为指南,在实践中运用它,遵从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名将和军事家,还没哪一个能像戚继光这样在人民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在浙江福建,在戚继光战斗过的地方,当地的人民或勒石颂功,或建立纪念馆、陈列馆,或塑像,或以诗歌来歌颂戚继光。当时的童谣唱道:“戚我爷,戚我爷,爷未来兮民咨嗟,爷既来兮,凶妖荡尽,草木生芽。欲报之德,吴天无涯。”歌颂戚继光机智勇敢、戚家军纪律严明的传说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人民对戚继光的崇敬之情,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关键,就在于戚继光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带给人民的恩泽极其深厚。他的爱民、爱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部分;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好体现。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同样为人们所推崇,被认为是法则、指南,影响深远。他在戎马倥偬中写下的《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木)、《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和大量的奏疏、条议集中体现了他的军事思想,几百年来广为流传,在国内外有根大的影响。
《四库全书》只收兵书二十部,其中两部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和《练兵实纪》。
明朝以来,曾多次刊刻戚继光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现存的明刊本和抄本有二十多种,清代则有近四十个刊本,民国年间也有十六七种(丛书中的刊本尚未完全计入)。平均每五年就有一部重刊本问世。这在古代兵书中是少见的。
人们多次刊刻戚继光的军事著作,正是为了指导当时的军事实践。万历十二年(1584),广东布政司第一次刊刻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分给大小将领督率哨队兵役,知所持循,齐加习练”。万历十六年(1588),李承勋刊刻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欲使将校以下,知训练之机,熟约束之法,上下同心,臂指相使,悉成节制之兵, 潜消海氛,保我黎庶,以抒圣天子南顾之忧”。正如兵部尚书、蓟辽总督邢玠所说:“能读公(指戚继光)书,能用公法,公固在也。”“迄今闽、粵、浙、直之间,横海楼舡之师雄於海上,渔阳上谷,台堡之卒推为军锋,皆公(指戚继光)之余烈也。”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在军事实践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明代凡是按照戚继光军事思想做的,军队战斗力就强就能打胜仗。戚继光离开蓟镇后,“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
在国外,戚继光军事思想对邻邦朝鲜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平壤大捷后,朝鲜国王李睑下令到中国购买《纪效新书》;后又募饥民为兵,“教以戚氏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部分演习,实如戚制。数月而成军容”。戚继光的兵制在朝鲜推行,影响了几代人。
日本宽政九年(1797)、十年(1798),连续翻刻十八卷本《纪效新书》,认为“戚子之书节制精明,号令严谨,实兵家之规则,行军之律令也……及今之时,损益此书,变通其事而兴练兵讲武之要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则步伐止齐之兵,可见於今日,而於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矣”。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封建制度危机加深,社会处在动荡之中。从弘化元年(1844)至文久三年(1863),在短短十九年的时间里,戚继光的三部兵书在日本相继问世,可见其影响之大。
- 上一篇:五首著名七言律诗!吟端午诗词,感古人情怀
- 下一篇:古诗七言对仗句集锦【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