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4 15:50:42
阅读:

原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poshansihouchanyuan_13332_1.html' target='_blank'>破山寺后禅院</a>》赏析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

赏析:

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麓。这首诗寺是常建题在破山寺后面禅院里的。

题在寺院的禅房里的诗,自然要刻划僧侣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爱好和志趣,这才能切题。出家人看破红尘,修身养性,万念俱灭。这破山寺,也建在人迹罕到的山林之中。因此,这首诗上半首四句,便首先刻划破山寺的环境。作者的描述方法是以自己进寺院入禅房为线索的。“清晨入古寺”是说自已这一天起了个大早,赶到了这虞山北麓的古寺之内。“古寺”两字,突出了寺院年代的古老。也许诗人是久仰寺院的大名,怀着一颗度诚的心来到这古老的寺院的吧,那时候,刚刚升起的太阳挂在寺院周围高高的树林的梢头。当然,阳光也洒进了寺院,寂静的寺院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这开头两句,刻划的是寺院周围的环境,登堂犹未入室。

诗是题在寺后的禅院里的,因此诗人的笔触随着诗人的行进而作进一步的描写:“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贏得后代不少人们的赞赏。原来从佛殿往后面禅房的通道是一条两旁长满了修竹的小径,这条小径向前伸展,一直到了一个幽静的去处,这就是破山寺后面的禅房。“禅房”,也称“寮房”,是僧侣们的住所。这里和前面佛殿里的景象又大不相同了,前面的佛殿里,通常是显得森严肃穆,香烟缭绕;而僧侣们的生活处所,却是由一条夹竹小径连接着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道出了禅房周围的花木之多。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在此修身养性的出家人来说真是太合适了,真是可以“忘却世间烦恼事,修得来世正果身。”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

五、六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说的是如此美丽的景色对于人们心情的影响。“悦”和“空”都是动词。“山光悦鸟性”是说山光使得鸟儿性情怡悦。鸟儿本来是没有性情理智的动物,但是山上美丽的景色是它理想的生活环境,因此它们在禅房四周的花木丛里唱个不停,在诗人看来,仿佛他们也具备了性情理智一样,感到十分快乐。应该说,写鸟儿的快乐,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心情的快乐。“潭影空人心”,是说禅房周围还有深潭,水波荡漾,清彻见底,看了以后,能把人们心中的种种杂念,种种是非之心,都洗刷干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空”的了。从这两句的关系来看,写山光对于鸟性的陶冶,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潭影对于人心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山光水色对于人们修身养性的作用。因此,前一句是宾,后一句才是主。明白了这个关系,对这首诗的理解也许更深刻一点。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

最后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是在这画面的描写上再添上一点声响的效果。“万籁”指一切声响。这里是说,一切在这时都寂静了,只剩下了钟、磬的声音。钟、磬是寺院中僧侣们诵经、供斋时的信号。发动用钟,止歇用磬。最后从声响效果上来描写,可以使人得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感觉。我们读者也仿佛耳边还在回旋洪钟的余音呢。

人们常说,写作,需要激情。而诗歌更是如此。诗人往往是容易激动的,没有对于客观事物深切的感受和创作的冲动,是写不出一首好诗来的。当然,这种激情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的写得热情澎湃,使人读了热血沸腾,有的却象熔岩在地下奔腾,地火在地下运行,而表面上却恬淡宁静,这种激情应该说是内向的,深沉的,其感人的力量一点也不比直露的激情差,有时候却反而耐人寻味。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这样,表面上似乎诗人已经进入了“无我”的世界,也要学禅参定起来,哪有一点儿激情?其实,仔细揣摹的话,诗里充满着对禅院周围景色的热爱和对僧侣们清静生活的向往,没有这点儿激情,是写不出好诗来的。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就为常建的创作下过评语:“建属思既精,词亦警绝,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旨远典僻,能论意表,可谓一倡而三叹矣。”他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却达到了同样的创作目的和感人力量,这不能不说是常建在创作上的成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赏析

【译诗】

清晨进入那古老而悠深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照射在高高的林间,

碧竹夹着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

禅房的四周有深深的花木遮掩。

山色青翠,鸟儿变得性情欢悦,

潭水清彻,荡去人心头的杂念,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恬静,

只有那钟、磐的声音缭绕回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