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悌(弟):孝顺父母,兄弟友爱。
③鲜[xiǎn]:少的意思。
④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
⑤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又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爱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也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即‘道’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讲评】
儒家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排在最前面的。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尽孝,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爱,但前者更为根本。孔子认为,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和文人都认可并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这是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韩卫国的《致陆军官兵家属的一封信》刷爆了朋友圈,并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和肯定。司令员提出三种情况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即“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有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值得肯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孝道把对国家的爱和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孟子也明确把“孝悌”放在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是儒家的基本观点。孟子见到梁惠王时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就是孟子的“移孝作忠”的思想。汉代的董仲舒认为:“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不孝之人,其人必不忠。这也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基础则是“孝悌”。
原创声明:
本文为原创。原创版权归留美博士Dr.CHENG,天涯原作者@在牛A和牛C之间,@周易取名字,今日头条号:@周易取名字 所有。 原创写作,请尊重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 上一篇:「讲述」孟津会盟银滩记之三——荷花如海鱼米香
- 下一篇:《论语》的版本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