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的一些古典小说中,经常会看到作者在书中设置一些看似没什么意义的情节,和一些鸡肋般的短诗。其实很多这样的,都是作者埋下了伏笔,以映照下文。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写了一个丫鬟名叫“ 甄英莲 ”谐音过来就是“真应怜”这也正预示着下文中他的悲惨命运。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也设置不少引人深思的部分。在三国演义第九回,也就是董卓被杀。在董卓被杀的前一天,有一个道士站在董卓和百官面前,书中这样写:“那个道士手里拿着一根竹竿,竹竿两头系上白布,两块白布上都写着‘口’字。董卓问这是谁,有人说这是个疯子,就轰走了”。看似这个情节没什么意义,但是分析作者写这个道士是什么意思?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两个口字合为一‘吕’字,又用一根竹竿串起来,意思是董卓会被吕布杀死;
第二种说法,两个口,和一根竹竿,是‘官’字去掉宝盖头,意思是告诉董卓,现在有官做,明天你的头就保不住了。
这两种说法无论是哪个,都预示着董卓大祸临头。也是在同一回,董卓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听见有小孩唱歌,歌词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这句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唱草那么的绿。实际上,千里草合成一个“董”字,十日上合为一个“卓”字。也就是说“董卓,不得生。”可以说作者这个情节设计的十分巧妙。
在书中有一回,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曹操醒后回想这个事,认为是不详征兆,担心会有三个姓马的人夺了自己的天下。他首先就想到了西凉马腾,在之后他除掉了马腾一家,发现马腾一家并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曹操又在朝中发现了司马氏:司马懿,司马昭 ,司马师。但是并没有杀掉,只是不委以重任,并且告诫曹丕千万不能给司马懿兵权,可以用,但是不可以重用。曹丕并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司马氏夺取了江山。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请诸葛亮下了山,半路上遇见了司马徽,刘备想请司马徽先生一起下山,司马徽婉言拒绝。刘备走远后,司马徽说了一句奠定了蜀国最终命运的一句话“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这一句话映照了下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备病死白帝城,刘禅脱袍称臣。司马徽也就是说,虽然刘备是个好主子,但是就三国的格局来看,刘备根本不可能一统天下,这也正是罗贯中给读者留下思考。
邓艾偷渡阴平,直击蜀国,导致了蜀国最终的灭亡。就在邓艾到达阴平的时候他看见一块石碑,落款是诸葛亮,上面写着:“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两个火,合为炎字,也就是炎兴元年,有人会从这里过,指的是邓艾;而二士争衡,不久必死,指的就是邓艾和钟会会自相残杀,最终惨死。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料到邓艾会偷渡阴平,也预示了邓艾和钟会的下场。
在三国演义六十九回中,曹操找管辂算了一卦,管辂说了一句话:“ 三八纵横 黄猪遇虎 定军之南 伤折一股 ”,曹操并没有理解是什么意思,导致了“伤折一股”。三八纵横就是说建安二十四年;黄猪遇虎指的就是己亥年。也就是说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年,曹操挥师南下,进攻刘备,结果在定军山折了夏侯渊这一“股”
书中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并非毫无意义,而且还是全书之胆,可以说作者罗贯中放的“包袱”很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