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我们上学期间必学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之手。
而有关这篇文章的成文,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王勃年少成名,这年见他准备去看望自己的父亲,途中路过了南昌,正好赶上了滕王阁新修成,有恰逢重阳佳节,修建滕王阁的阎伯舆阎都督在就滕王阁上大摆筵席,一切安排的如此妥当。
王勃前往拜会,而阎伯舆早就听说过王勃的大名,便邀请他一起赴宴,在座的都是天下的才子又或达官显贵,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王勃不知道的是,阎都督摆这场筵席的目的是为了夸赞他的女婿,他的女婿是同样是位才子,而且事先已经准备好了一篇为滕王阁写下的序文,准备在筵席间“即兴”写给大家看。
这件事大家心中有数,宴会期间,阎都督果然让人拿来纸笔,先是假装客套一番请诸人作序,众人自然纷纷推辞,此时有一二十多岁模样的青年男子站了起来,正是王勃,他竟然没有推辞。(也有说王勃作序时只有十四岁)
阎都督很不高兴,当着众人的面拂衣而去,转入了后帐,但还是让人去看看王勃到底写了什么,下人回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不以为然,此乃老生常谈之调,下人又回答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开始沉默不语。
当他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不由拍手惊叹:“此人天才!当垂不朽!”。
所以说不光是这篇文章精彩,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后世文章多有夸赞,例如“唐才子传”中说道:“文不加点,满座大惊”等等惊叹之言,即便是不懂文言文之人,也能从中读出朗朗上口的语句。
不过有关“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和那最经典的一句皆有说法,首先是“豫章故郡”这四个字,不管是在我国现存的石碑上又或者是苏轼的手书上,都将“豫章”二字写成了“南昌”,甚至现在的教科书上写写“南昌”,这是为何?
原来这是后人为了避开唐朝皇帝的名讳,唐朝有一位皇帝叫李豫,他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王勃在他之前便已经写下了“滕王阁序”,可以想象的是,这位皇帝若是早生百年,王勃也不会用“豫章”二字了。
巧的是2009年的时候,日本的皇宫中发现了唐代时期“滕王阁序”的手抄本,是序成之后26年传入的日本,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滕王阁序”的墨迹,其中四分之一的内容与在我国流传的版本不同,而此墨迹中开头用的正是“豫章故郡”四字。
此外就连那句经典中的经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有一字不同,可这被“改”的一字却更显得贴切,句子中的“鹜”变成了“雾”。
有学者认为,这个句子中有三个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汇:落霞、秋水、长天,唯独这个“孤鹜”显得突兀,因为“鹜”是野鸭的意思,可只有成群的野鸭才能称作“齐飞”,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成为文学史上的“悬案”,而流传至日本的“滕王阁序”中,句子中是“孤雾”,如此便成了前后对应的四个自然景物,看似更加恰当。
这件事自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因为流传至日本的版本也存在着抄错的可能性,所以还在研究,这是对文学的谨慎,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