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已经到腊月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过年了。在外奋斗在外奔波的我们也要开始计算回家的日子。今天的我们面临春运也会遇到很多的也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敌不过一颗急切的回家的心!
那是我们的家。那是我们少年是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亲的人,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味道。家就是这样,故乡也就是这样,距离越远心就和他越近。今天的我们在交通、通讯条件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有这样的思念。
在古代中国那样恶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只能把这种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变成一句句充满情意的诗词,跨越千年的距离依然感动着我们的内心。
比如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一首唐诗,产生于唐代末期,是一首题材很常见的悲秋思乡古诗,但是却极富艺术感染力,还入选了唐诗300首。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灞上秋居》,作者是唐代知名诗人马戴。这个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和李商隐几乎处于同一时代。而且他的命运和李商隐也很相似,为了求取功名常年客居在外。尤其在这凄冷的秋天当中,感受到萧瑟的秋景也感受到自己未来的毫无指望,再加上对于故乡的思念,写下了这首以情动人的诗篇。
其中最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诗句,就是“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孤身一人面对他乡的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独照耀着我自己。这种凄凉的场景,相信今天在外打拼的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历过。那种酸楚的心情值得回味,但是又不敢细细回味。
在这首古诗的一开始就勾勒出了当时诗人所处的季节和环境。“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诗人居住在西安城附近的灞原上,秋风萧瑟的季节,带来了阵阵寒意。傍晚的时候看到大雁南飞说明已经是深秋,也说明这些大雁已经返回了故乡。
所以诗人以大雁开始起兴,写自己的境遇“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凄凉的秋景下,诗人一个人在他乡孤独的守候着功名的到来。但是明天是否能够如愿,谁也不知道。而且为了能够建功立业,为了能够求得功名,诗人居住在“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的地方,可谓偏僻至极。
展望自己的未来,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怀疑。“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我在这里已经待了很久,这里的荒凉我已经受够了。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的为国效力?希望究竟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这一幕和今天我们很多人所经历的也有相似之处。身在异国他乡的夜晚,我们面对这个苦苦打拼的城市,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也在扪心自问,我的故乡在哪里,我的未来也在哪里?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咏鹅——唐·骆宾王
- 下一篇:张喜云:流水落花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