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綦毋是王维的朋友,他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王维写了此诗送他还乡。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
【原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
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的人,精英俊秀都来为朝廷献力。
于是使那些东山中的隐士,不效法伯夷叔齐山中采薇。
你虽然落第离金马门很远,谁能说你的才能主张不对?
你经过江淮时度过寒食节,进入京洛时已经缝制春衣。
摆酒在长安路上为你送别,感叹知心好友要与我分离。
你将要乘船回归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门。
绿树伴随着你远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着落日余晖。
我们的谋略虽然暂不见用,但不要因此就说知音稀微。
【赏析一】
全诗共分四段,每段四句。作者和綦毋潜是朋友,朋友落第还乡,当然是受到挫折,心情不悦,送行之人给其慰藉,因之此诗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给予朋友以感慨、勉励,使我读完也感到兴奋而不是沮丧。第一段写赴试。第二段写落第,作者很希望他考中,结果事与愿违,綦毋潜远道跋涉赴京,滞留一年之久。第三段是写作者送朋友还乡,并表示饯行不久之后也将乘船去访问綦毋潜,可见二人之情谊之深。第四段“远树带行客”描绘路上景色,最后两句是安慰之言,说不要为了偶然(适)的失意就说没有知音以至于灰心。全诗句句紧扣主题,难怪苏东坡欣赏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綦毋潜和王维有着很深的友谊,在綦毋潜落第还乡时,王维写了这首独具特色的送别诗。全诗对友人的落第反复地进行劝慰,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地失意。最后诗人还语重心长地勉励友人,积极进取,情真意深。
在唐人送落第者还乡的诗中,王维这一首是写得真挚感人的。
【赏析二】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
“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 上一篇:枫叶如蝶坠有声,落尘生香逝无痕
- 下一篇:《马陵道》